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课程内容-电子教案
授课内容 | 第一章 动物营养原理 第五节 矿物质与动物营养(一) | 授课时数 | 2课时 | ||||||||||||||||||||||||||||||||||||||||||||
教学目标 | 在了解动物体内矿物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基础上,掌握矿物元素营养的基本特点,重点掌握矿物元素的主要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 ||||||||||||||||||||||||||||||||||||||||||||||
教学重点 | 矿物元素的主要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 ||||||||||||||||||||||||||||||||||||||||||||||
教学难点 | 矿物元素的主要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 ||||||||||||||||||||||||||||||||||||||||||||||
教材教具 |
| ||||||||||||||||||||||||||||||||||||||||||||||
教学内容(含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教法学法、作业布置等): | |||||||||||||||||||||||||||||||||||||||||||||||
复习提问:必需脂肪酸的概念?日粮的脂肪对动物产品品质的影响?(3min) 导入新课:从日常耳熟能详的人的补品引入。通过现实的例子,让学生感到知识的现实性。(1min) 第五节 矿物质与动物营养 一 矿物质营养概述(26min) 根据矿物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可将其分为两类: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按生物学功能可将其分为三类:(1) 必需矿物质元素、(2) 非必需元素、(3) 有毒害的元素。 (一) 必需矿物质元素 1 概念 动物所必需,在体内具有确切的生理功能和代谢作用,日粮供应不足或缺乏时可引起生理功能和结构异常,并导致缺乏症的发生,补给相应的元素,缺乏症即可消失的元素。 2 种类 动物体组织中含有的45种不同数量和浓度的化学元素,其中有26种被证明是动物必需的,据含量分为二类: 常量元素(>70mg/kg活重):C、H、O、N、Ca、P、K、Na、Cl、Mg、S共11种。 微量元素(<70mg/kg活性):Fe、Cu、Co、Mn、Zn、I、Se、Mo、Cr、F、Sn、V、Si、Ni、As,共15种。 (二) 矿物质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与动态平衡 动物体内矿物元素含量约有4%,5/6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Ca、P是骨和牙齿的主要成分,Mg、F、Si也参与骨、牙的构成; 存在形式多种多样,离子、游离、与蛋白质及氨基酸结合 (三) 矿物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矿物质的总体营养生理功能: (1) 矿物质是构成动物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2) 矿物质参与酶组成及其活性的调节; (3) 矿物质在维持体液渗透压恒定和酸碱平衡上起着重要作用; (4)矿物质是维持神经和肌肉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物质; (5)矿物质是乳蛋产品的成分。 (四) 矿物质的需要与供给 1 需要 见表1-2 与动物种类、生理阶段、生产水平有关。 矿物元素具有两面性:营养作用与毒害作用,取决于剂量。 (1)缺乏到一定低限后,出现临床症状或亚临床症状; (2)生理衡稳区,其低限为最低需要量,高限为最大耐受量; (3)超过最大耐受量出现中毒症状。 2 供给 常用植物饲料Ca不足,P过量,Na不足,K过量, Cl不足,Mg过量。 微量元素与地区性有关。 动物性饲料通常能满足元素需要,或比例适量。 矿物性饲料只能供给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元素需要。 二、主要矿物质元素简介(46min) 本节主要对7种常量元素和7种微量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缺乏症和过量中毒及来源进行了介绍。可以看出,矿物质尤其是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虽很低,但对动物的生长、健康、繁殖和生产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在现代动物生产中,为了满足动物对矿物质的需要, 一般天然饲料配制成的日粮不能满足需要的部分,都用矿物质饲料或微量元素添加剂来补足。因此,除注意掌握动物体的需要量外,还应注意矿物元素具有不稳定性和易结合的特点,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比其他养分大,这种相互作用包括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课堂小结:4min 本次课在分析动物体内矿物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基础上,重点讲述了矿物元素营养的基本特点及矿物元素的主要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复习思考题: 矿物元素的营养特点及常见的矿物质元素的主要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课后体后: 本节课内容庞杂,涉及的营养元素多,要求同学重点掌握常见矿物质营养元素,同时重点掌握它们的营养功能和典型的缺乏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幻灯图片和录像的形式讲述典型缺乏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