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课程内容-电子教案
授课内容 | 第一章 动物营养原理 第三节 脂肪与动物营养 | 授课时数 | 2课时 |
教学目标 | 了解脂肪的理化特性,理解脂类的营养功能和脂肪对动物产品品质的影响;在动物饲粮中添加油脂的应用 | ||
教学重点 | 理解脂类的营养功能和脂肪对动物产品品质的影响 | ||
教学难点 | 脂肪对动物产品品质的影响 | ||
教材教具 |
| ||
教学内容(含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教法学法、作业布置等): | |||
复习提问: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的特点?粗纤维的特点及合理利用?(3min) 导入新课:提供能量的三大物质?其中能值含量最高的是?脂肪与生活?(2min) 第三节 脂肪与动物营养 一 脂肪的理化特性(30min) (一) 脂肪的分类与组成 脂肪是动、植物体的组成成分,是一类高能物质。 根据结构不同, 脂类可分为(中性)脂肪和类脂肪两大类。二者统称为粗脂肪。 脂肪 脂肪酶 脂肪酸 + 甘油 ( 类脂:磷酸、糖和其他含氮物) 脂肪酸是脂类结构中的组成成分。脂肪酸可分为结构中不含双键的饱和脂肪酸与含有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脂肪中含不饱和脂肪酸越多,其硬度越小,熔点也越低。 (二) 脂肪的性质 1 水解作用 脂肪 脂肪酶 甘油 + 脂肪酸 水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大多数无臭和无味,但低级脂肪酸尤其是丁酸和己酸具有强烈的气味,影响动物的适口性,影响脂肪利用。 2 酸败作用 酸败作用:脂肪暴露在空气中,经光、热、湿和空气的作用,或者经微生物的作用,可逐渐产生一种特有的臭味,此作用称为酸败作用。 原因:① 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生成分子量较小的醛和酸的复杂混合物,光和热可加快这一过程。 ② 脂肪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因微生物的作用发生水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在微生物作用下进一步生成酮。 脂肪酸酸败产生醛、酮、酸等化合物,不仅具有刺激性异味,而且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还会使一些脂溶性的维生素发生破坏。 表示法:酸价——中和1g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通常算加大于 6 的脂肪极可能对动物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氢化作用 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硬度增加,不易酸败,但损失了必需脂肪酸) 反刍 4 抗氧化作用 天然脂肪酸可因存在抗氧化物质而具有某种程度的抗氧化功能。然而抗氧化物质仅能维持一定的时间,当其失去作用时脂肪仍被氧化。抗氧化剂:作为添加剂,如苯酚、苯醌等。 二 脂肪的营养生理功能(40min) (一)脂肪的营养生理功能 1 是动物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2 供给能量和贮存能量 3 作为溶剂和载体 4 脂肪为动物提供必需脂肪酸 5 脂肪对动物具有保护作用 维持体温和御寒,抵抗微生物侵袭;脏器周围的脂肪,固定和保护器官;水禽尾脂腺中的脂肪对羽毛的抗湿作用。 6 是动物的产品 奶、蛋、(肉、皮、羽绒) (二)必需脂肪酸(EFA essential fatty acid) 1 概念 指维持动物正常组织细胞结构和生理机能所必需,而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酸(C18 二烯酸)、亚麻酸(C18 三烯酸)和花生油酸(C20 四烯酸) 对于成年反刍动物,必需脂肪酸概念不适用。 2 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1)必需脂肪酸参与磷脂的合成,并以磷脂的形式作为细胞生物膜的组分。缺乏: 影响磷脂代谢,使生物膜的磷脂含量降低而致结构异常,从而引发诸多病变,如皮肤细胞的通水性增强,造成批下水肿,毛细血管变脆而易出血,皮下出血,出现角质鳞片。 (2)与类脂代谢密切相关。胆固醇必须与必需脂肪酸结合才能在动物体内转运正常和正常代谢。缺乏:胆固醇将完全与饱和脂肪酸或单饱和脂肪酸形成难溶性胆固醇酯,从而影响胆固醇正常转运。 (3)与前列腺素等类二十烷的前体物,而类二十烷对动物的胚胎发育、骨骼生长、繁殖性能与免疫机能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缺乏:动物生长阻滞、繁殖性能下降、抗病力减弱等。 (4)在体内可以代谢转化为一系列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C20 五烯酸、C22 六烯酸,可形成抗凝结因子,具有显著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3 来源和供给 猪:0.1% 日粮 家禽:1.0% 主要来源:植物油 (玉米、大豆、花生、菜籽、棉籽) 幼龄动物和快速生长、妊娠动物要额外添加。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合成。 三、 饲料脂肪对动物产品品质的影响(30min) (一) 对肉类脂肪的影响 1 单胃动物 脂肪的消化: 脂肪酶:胃粘膜和胰脏,脂肪须先经过乳化,胃内酸环境不利于乳化。 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 胆汁、胰脂酶等 家禽主要在肝脏、家畜主要在脂肪组织(皮下和腹腔)合成体脂肪。 单胃动物所采食饲料中的脂肪性质直接影响体脂肪的品质。 2 反刍动物 脂肪在微生物作用下,在瘤胃水解为游离的脂肪酸、甘油和半乳糖等。他们可进一步经微生物发酵而生成挥发性的脂肪酸。 饲料脂肪在瘤胃中可发生氢化作用,此外瘤胃中细菌和纤毛虫能够将丙酸合成奇数碳链脂肪酸,还能利用氨基酸的碳链合成枝链脂肪酸。 (二) 对乳脂肪品质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饲料脂肪可直接进入乳腺,少量日粮中的脂肪酸可直接进入乳脂肪中。因此,饲料脂肪性质与乳脂品质密切相关。添加动物脂肪对乳脂肪硬度和乳脂肪组成影响甚小。使用保护脂肪,则影响较大。 (三) 对蛋黄脂肪的影响 将近一半的蛋黄脂肪是在卵黄发育过程中,摄取经肝脏而来的血液脂肪而合成的,这就是说蛋黄脂肪受饲料脂肪影响较大。 “营养蛋” 四、在动物饲粮中添加油脂的应用(10min) 饲粮中脂肪含量高时,其有效能值升高, 动物采食量下降。饲粮中添加油脂,有利于其他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能显著提高生产性能并降低饲养成本。 “增能效应” 肉鸡饲养中: 前期 添加2~4%的油脂,以提高生产性能;后期:添加必需脂肪酸含量高的玉米油、豆油等,以改善肉质。 建议用量: 奶牛:3~5% 蛋鸡:3% 肉猪: 4~6% 仔猪:3~5% 在饲粮中添加油脂时,建议:(1)提高肉牛饲料的钙、镁水平常;(2)应相应提高其他营养物质的浓度,保持它们与能量的适宜比例;(3)防止油脂氧化。 课堂总结 5min 脂肪的理化特性(了解),脂类的营养功能和脂肪对动物产品品质的影响(理解);在动物饲粮中添加油脂的应用(掌握)。 复习思考题:必需脂肪酸的概念?日粮的脂肪对动物产品品质的影响? 课后体会: 在讲解脂肪对动物产品品质的影响时与脂肪的消化联系起来,加强知识点的联系,使学生知识点的学习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