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书/MissionBook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申报材料-任务书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院级质量工程项目任务书

项目名称:

电工技术基础精品课程

项目负责人:

联系方式:

18855716505

所在系部:

机电工程系

建设周期:

20201月至202112








1.本任务书适用于2020年院级质量工程项目中教学团队、重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教学研究项目、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示范实验实训中心、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示范实训中心、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精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自主设置项目(例如:网络课程、特色课程等项目)。任务书由项目负责人填写,作为项目建设过程评价和成果验收的依据。

2.本任务书需经学校签章,签章页请扫描,然后将插入签章页的word版本任务书上传至院级质量工程管理系统。

3.格式要求:本任务书所要填写的内容必须严格按照以下要求填写:一级标题为黑体四号文字;二级标题为黑体小四号文字;正文首行缩进2个字符,正文字体为宋体;正文字号为五号字;正文行间距为25

4.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一、项目基本情况简介

1.课程建设基础

我院自2001年升格后成立了电气信息系(后改为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以来就开设《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电工基础一直以来面向全院涉电专业开设。目前的教授对象为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等专业的学生。

本课程视频囊括了电工学的全部内容,主要讲授电工学绪论、电路模型于电路定律、电路的等效变换、电路的分析方法、向量法分析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分析、三相交流电路分析及电气安全技术等内容。

2.课程内容安排

电工技术基础是我院涉电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也是专门讲述用电安全基础知识,电路分析方法及功率计算方法等内容的涉电专业核心课程,机电一体化教研室较早地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利用网络这一优势、积极发展网上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电工技术基础教授较为枯燥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发展的新内容,为以后学习其专业的其它主干课程奠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学绪论、电路模型于电路定律、电路的等效变换、电路的分析方法、向量法分析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分析、三相交流电路分析及电气安全技术等。具体的章节及课时安排如下:

绪论——————————————————————————2课时

第一节 电的发展史

第二节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

第一章 电路模型与电路定律—————————————————14课时

第一节 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第二节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第三节 电路的工作状态

第四节 电路元件——RLC元件

第五节 电路元件——电压源和电流源

第六节 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章 电路的等效变换———————————————————6课时

第一节 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等效变换

第二节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第三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6课时

第一节 叠加定理

第二节 戴维南定理

第四章 向量法———————————————————————6课时

第一节 正弦量的概念

第二节 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

第五章 正弦交流电路分析——————————————————8课时

第一节 RLC交流电路分析

第二节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第三节 功率及功率因数

第六章 三相交流电路分析——————————————————10课时

第一节 三相电路

第二节 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

第三节 三相交流电路功率的计算

第七章 电气安全技术————————————————————2课时

第一节 触电、触电原因及预防

第二节 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二、项目组成员情况

目负

韩军

出生年月

1980.03

最终学历、学位

工程硕士

讲师

18855716505

E-mail

44413644@qq.com

通信地址(邮编)

安徽省宿州市宿符路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在项目中承担的主要工作

1.项目的论证与具体项目制定

2.制定课程建设目标及步骤,完成课程建设任务书

3.组织制定课程标准及组织编写配套习题和试题库

4.组织课程录像、视频上网等。

项目组主要成员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主要工作

签名

李业刚

1981.01

讲师

PLC

课程主讲及课件制作

王谦

1982.09

讲师

仪器仪表

课程主讲及课件制作

马军

1971.03

讲师

机械制造

课程主讲及实训指导

李青青

1981.04

中教二级

语文

文案编辑等

杜长强

1971.12

教授

农业自动化

课程主讲及课件制作







三、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该精品课程建设,使《电工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形成一支拥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科研和教学水平高、力量强、结构合理,能够保持教学的高质量和长期稳定性的师资队伍;具有一套体系完善、内容先进,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具有完备的教学体系;形成一套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创新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网络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管理科学而规范;充分体现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理念,具有不断改革和创新精神,教学成果突出。


四、项目建设方案(含项目成果在全省高校示范推广计划)

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边研究,变改革,边实践,边总结成果的建设思路,按照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指标要求,制定科学、有效的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1.充分利用学习通教学平台,将课程资源上传到平台和网站,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实训指导等,加快课程资源共享步伐;

2.改革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3.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团队教师的专业素质;

5.加快教学资源革新,完善习题库、试题库建设;


五、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进度安排:

1.20201-20204月,组建项目小组,讨论《电工技术基础》课程项目实施具体目标和具体步骤,明确项目成员分工。

2.20205-20208月,调研其他院校《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情况,汲取经验,完成任务书撰写。

3.20209-20215月,完成所有主讲教师的授课视频,进一步完善网上教学资源

4.20216-202112月,完成课程建设、专家论证、项目结题。


六、预期成果(含主要成果、特色)

1.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我院的特色专业,电工技术基础作为该专业的基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目的之一就是强化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根据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调整课程体系与章节内容。

2.以电工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推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大纲的修订与完善,编制相应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制作课件、制作试题库等。

3.完成在公开刊物上发表1-2篇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

4.建设完成在线考试系统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5.完成教学评价系统相关工作。

6.组建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七、所在单位支持与保障措施

1.优秀的教师团队

2.充足的项目资金

3.完善的录播设备

4.资源共享,提供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平台

5.进行有效的分工和合作,团结合作,优势互补,目标明确


八、经费预算

序号

支出科目

金额(元)

计算根据及理由

使用年度

设备费用

5000

课程内容编辑及平台操作

建设周期内

调研差旅费用

1500

相关高校调研费用

建设周期内

论文发表版面费

3000

预计发表论文1-2

建设周期内

文印及低值易耗品

500

打印资料及其他

建设周期内

九、系部审核意见

(盖 章) 系部领导签章:

十、院级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盖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