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

首页>国防教育>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探微

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探微

发布时间:2012-06-05 08:52阅读次数:

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探微

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我国的国防教育是全民的国防教育,高等院校的国防教育是我国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国防教育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话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国防教育具有深远而长久的意义。
一、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必要性
  1.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现实需要,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要实现这个伟大目标,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民族责任。国防教育以其特殊的形式和内容,对大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作用。国防教育还能培养他们以爱国主义为精髓、以国家安全为中心的理性的国防意识。通过国防意识的培养,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熔铸于历史中的伟大民族精神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崇高的思想道德准则,自觉培养自信、自强、自立的进取拼搏精神,并站在国家安危、民族兴衰的高度,主动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民族重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2.是锻炼当代大学生健壮体魄、健康心理,增强科学文化、完善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身体素质协调发展,引导他们勤于学习、富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高校国防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和军事训练为主。在教学方面,由于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它不仅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也是科技实力的较量。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教育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传授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如微电子、光电子、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这能增加大学生的科技知识,使他们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国际形势,开阔视野,培养其忧患意识、爱国意识,并使其智力、心理得到协调发展。在军事训练方面,主要是集中一定的时间,对大学生强制性进行队列、射击实战、以及体能等方面的军事技能训练,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亲身体验,使他们感受到部队严明的组识纪律、雷厉风行的生活作风、不畏艰难的吃苦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锻炼健壮的体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并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这样,通过军事理论学习和军事训练,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练就其健康的体魄,丰富其人格修养、情感意识和道德素质。
  3.是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实施人才强军、人才强国的重要战略基础。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在和平背后,依然隐藏着种种不安全、不和谐因素,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国防建设一直坚持走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这也是我国新时期国防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他们的素质关系到祖国的发展进步、长治久安,必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培养他们保家卫国、为祖国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并有随时为祖国、为民族牺牲一切的英雄主义精神。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易于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如果抓好这个群体的国防教育,我们便储备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而又掌握了一定军事技能的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高校要把科学文化教育与国防教育结合起来,使更多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学习军事思想,参加军事训练,这对于实施人才强军、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我国国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对于我国打赢未来高技术信息战争、保证我国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基本途径
  1.进一步完善制度,大力宣传国防政策,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要搞好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首先,必须落实好政策和制度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高校国防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方式方法,使各个高校有明确的标准和目标。其次,要通过专门的国防教育日,大力开展各种国防教育宣传活动,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教育的现状、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其紧迫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国防教育中去。第三,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专业和学习兴趣爱好,开展相关的国防和军事创新课题,吸取优秀大学生加入到国防科技工作中。另外,高校还要在校内定期开展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通过校内的宣传板报、黑板报、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电视节目、横幅、警示牌、格言等形式,加强各种国防法规的宣传教育,并可以通过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文艺演出、演讲比赛、军事读书活动、革命历史知识竞赛、国防教育征文大赛、播放优秀军事题材影片、举办国防教育理论讲座等,丰富大学生的国防和军事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发他们为我国国防建设而努力奋斗、刻苦拼搏。
   2.教育形式上创新,加强国防教育和军事理论课程建设,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知识理论水平。
  高校国防教育要在教育形式上创新,在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电子技术,将幻灯片、音像、图形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运用到理论讲学中来,使国防教育形象可观、深入人心,提高国防教育的质量。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的国防教育有必要设立专门的国防教育和军事理论课程,并选派专门的军事理论教研人员,对大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理论课程教学,使他们了解国防、理解国防,树立献身国防的奉献意识。当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实行了学分制,这有利于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理论课程,可以设立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大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是关于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教育思想、国防教育的重要性等,还有相关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知识,通过必修课的学习,使当代大学生能从思想上改变错误的国防观念,树立正确的国防意识,完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设立选修课是为了使对国防和军事有兴趣爱好的同学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来学习国防教育理论和军事知识,激发其兴趣爱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如开设一些中外国防教育理论研究、中国古代的国防思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军事知识、世界各国的军事理论、世界先进武器研究、高技术战争研究等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既获得了相应的学分,又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国防意识,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
  3.积极开展大学生军事训练,锻炼他们的身心素质。
  对大学生进行军训技能训练,是目前大多数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开展军事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强健体魄,培养优良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意识,练就艰苦奋斗作风和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使其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更多的与军事技能训练相关的军事实践活动,比如针对当今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进行一些模拟“战争”(如简易的电子对抗、指挥自动化、心理战等),使他们在“实战”条件下感受战争的残酷,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意识。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军事院校、国防设施和部队军事演练,甚至可以选取训练优秀的、兴趣广泛的大学生直接参与到部队实战演练中去,使他们切身体验部队生活的与众不同,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高与伟大,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另外开展一些军事技能比赛,如队列训练比赛、叠被子比赛、体能竞赛、军歌合唱比赛等,并对表现优秀的人给予一定的奖励,授予他们相关证书。还可以通过选拔优秀大学生入伍,为我国新军事变革和军事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血液,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增添了新的力量。这样不仅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奉献青春给部队、抛洒热血给祖国的崇高梦想,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身心教育,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并在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上得到了升华。
  总之,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把他们培养成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的具体要求;是培养他们爱党、爱军、爱人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从而甘于奉献的崇高道德品质的客观要求;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优秀接班人和新时代祖国合格建设者、保卫者的现实需要。搞好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全面建设小康之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