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驿站

首页>心理驿站>积极调整心态 加强自主学习 养成良好习惯

积极调整心态 加强自主学习 养成良好习惯

发布时间:2013-09-05 08:12阅读次数:

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大学新生终于踌躇满志地迈进了大学校园,那种惊喜与期盼之心难以形容。可是,进入大学后不久,那些好奇和兴奋就会被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给冲得一干二净,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烦恼,所以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就成为摆在大学新生面前的首要问题。

哪些是大学新生常见的适应不良呢?

军训挑战:新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课就是军训,一般为期两至三周左右的时间。由于军训的特殊要求,有的新生无所适从,产生心理冲突;有的学生体质较弱,在军训中出现晕厥,甚至无法完成军训课程。

既然是军训,也就应该要有个军人的样子,要剪去头发就让大家接受不了,难免会一阵阵心痛。军训,一般是站站队列、喊喊口号,齐步走、正步走之类,的确生活很单调,让人难受;加上烈日的暴晒,白静的皮肤变成黝黑的,真是让人苦不堪言。

其实,军训是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走向独立和成熟的重要一步,军训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出操流汗、做内务卫生都是对自己的历练。军训可以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吃苦耐劳、怎样迎接挑战、怎样处理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军训可以锻炼体质、磨砺意志、培养毅力,增强国防意识与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集体凝聚力与战斗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同学之间相互接触、了解的机会,还能帮助他们养成严格自律的良好习惯。

学习困惑:在中学,他们都是学校的佼佼者,深得老师、家长的宠爱,同学的尊重,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而进入大学后,大家都是各个学校的尖子,彼此不相上下,又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优越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容易产生学习压力及厌学情绪。中学和大学最大的差别就是教学方式的不同。在中学,教师的授课方式是以学生能理解为目的,内容少,练习多,一切学生的学习都有教师安排,完全依赖于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也就是一种填鸭式教育。而大学则不同,教师是以启发式教育、自主学习为主,更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因而课堂教学相对要少得多,学习主要是靠学生自己自觉地去做。这种学习方法的转变,要求学生尽快调整自己所处的位置,达到“角色转变”。然而,许多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在经历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便感到有些茫然失措,顿时情绪由兴奋转为消沉,部分学生处于难以适应的境地。

生活环境适应:大学新生真正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适应困难是生活环境问题。他们从家庭进入大学,都是第一次真正离开家乡、父母和亲友,由于学校的条件相对较差,无论是学习、生活或是文化娱乐 等各个方面的条件都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使他们感到现实生活的困难,由于各自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不同,不能容忍和接受别人,容易发生矛盾,而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产生苦闷、厌倦、消沉的情绪。

很多大学新生,特别是城市学生,家庭生活都还过得去,吃饭都是小灶,在家有自己的饮食习惯,而进入大学,吃饭都是大锅饭式的食堂生活,饮食习惯有着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地域不同的时候。几年前曾有一则报道:一个在广州读书的大学新生,由于对学校的伙食不满意,入学的前几天,每天要求父母陪他到学校外的酒店吃饭。

人际关系问题: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在上大学前没有离开过家,他们过惯了家庭重点保护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离开了父母、老师和朋友,来到大学,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面孔,学生普遍有一种孤独感,渴望结识新的朋友以求帮助和理解。

在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中,问题最多的还是同学之间的关系。他们从小到大都是全家人呵护的对象,从来都是受到别人关心,却不会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不可能得到家长式的关怀,就会埋怨周围的人,甚至觉得别人都和自己过不去。另外,由于不同区域的人在语言、生活习惯、性格上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如北方人豪爽,南方人精明,不同地方的人处事方式不同,给交往带来一定的障碍,容易发生矛盾。因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是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外部条件。

大学是学生从中学步入社会的一个过渡,其身心都处于转型时期,进入大学后都会有一个适应过程。然而,因为青少年的心理发育特点,他们总是精力旺盛,加上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表现争强好胜,但由于经验不足或能力较差而无法取胜,且意志力薄弱,往往会气馁、退却,产生明显的挫折感;同时,由于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性格和控制能力差的特点,加上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容易出现感情冲动,伤害别人。这时在客观上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如果适当调整自己,给自己重新定位,正视自己,给自己以信心与勇气,同时,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与老师、同学多进行交流,得到一些宽慰与帮助,既能防范于未然,又能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怎样帮助学生解决即将面临的问题呢?

一、引导学生建立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理想才具有现实可行性。帮助学生通过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考上大学只是完成了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大学阶段就是要有目的地为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各种准备:学习相关知识和相应的实践锻炼。今后的路还很漫长,只有尽快地为自己找到新的人生目标,才能找到前进方向和动力,生活才显得充实而有意义。

二、帮助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大学是职业准备阶段,不能再用应试教育的观点来看待大学学习,要跳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的惯性思维。大学生有比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大学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弥补中学应试教育所造成的缺憾,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要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引导学生树立悦纳自己、悦纳他人的处世态度。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长处是自己的一部分,短处也是自己的一部分。要允许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愉快地接受有不足之处的自己,即悦纳自己,保持自信心。同样,也要允许别人有缺点和不足,与他人相处,要求宽容待人,愉快地接受他人包括长处和短处,即悦纳他人,与人和谐相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帮助和关心他人,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同时可以培养综合能力,施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高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