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代码:12812
项目资料/Medical health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资料 - 项目申请书

项目申请书

发布时间:2021-03-29 阅读次数: 分享到:



填 写 说 明



1.“项目类别”:品牌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项目中的一类。

2.“项目名称”填写各类项目的具体名称。

3.“申报单位”如超过1个,可另加行填写,并分别加盖各申报单位公章。如以联盟名义申报,需写明牵头单位。

4.“建设周期”填写示例:2018-2020年。

5.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6.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7.申报书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一、项目负责人情况

   

徐秀景

性别

出生年月

1970.12

 

最后学历

硕士

研究生

高校

教龄

16

所在单位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行政

职务

所从事

专业

动物养殖专业

 

992.11-2001. 6  在宿州农业学校工作

2007.10-2010.12  南京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获得硕士学位

2012.7.192012.8.10 安徽财经大学参加 “双师型”素质高校教师培训

2007.10-2010.12  南京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获得硕士学位

2001.7—至今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作






 

一、公开发表的论文:

1.宿州市农民创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1123

2.不同类型创新投资机构推动区域创新系统发展《合肥学院学报》20152    

3.影响农民创业培训效果的因素分析   《商情》20119

4.“三品一标”农产品体验营销的策略  《新农村》201310 

5、浅析饲料营销中的服务营销《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

6富硒鸡蛋国内市场 SWOT分析及营销对策《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3

7、现代畜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年第6

二、主持已结题的科研项目

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2015jyxm511 

三、参加的科研项目: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五步"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

(课题编号:SK012B496) 项目组成员

2、动物科学专业群教学团队  项目组成员

3. 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项目组成员

4. 动物科学实训示范中心  项目组成员

5. 《探索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校企合作模式》项目组成员

6.《动物防疫与检疫》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课题编号(2012zy093

7.安徽省人文社科类项目: 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创新实践调查与研究(SK2015A770)项目组成员

8.2014年指导学生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高职组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项目三等奖

9.2015年指导学生卫明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高职组兽药残留检测项目获高职组三等奖

10.2016年指导学生许帅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高职组兽药残留检测项目获高职组三等奖

四、教学成果:

2015年安徽省高校教师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荣获就业组三等奖

201711安徽省高校教师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荣获三等奖



二、项目主要成员情况

 

年龄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工作

单位

主要教育研究领域

主要

承担

工作

徐秀景

47

讲师

动物科学系教研室主任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养殖专业

全面负责课题的实施

谢长文

35

讲师

教师

同上

兽医专业

承担实践基地实训管理

陈伟

35

讲师

计算机教研室主任

同上

计算机专业

数据整理

宋斌

49

副教授

副院长

同上

农推专业

校企合作指导

蒋磊

28

讲师

教师

同上

动物营养专业

实践基地建设

杨魁星

29

 

系秘书

同上

生物化学

收集教学资料

来景辉

47

教授

教务处长

同上

兽医专业

实训指导

韩效辉

40

教授

动科系主任

同上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实践方案修订

刘敏

40

讲师

动科系辅导员

同上

微生物专业

学生信息收集

王志强

49

副教授

教研室主任

同上

人才培养实践方案编写

俞国平

35

会计师

总经理

淮北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

企业管理

经营管理

王晓明

37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人力资源经理

汉世伟食品集团安徽分公司

工商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三、项目建设基础

一、政策基础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未来十年,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改革发展面临着四大战略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纲要》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二、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项目申报基础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农科为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着培养高级农业人才、发展农业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等重大历史使命。学院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自觉担负起服务地方经济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学院深化教学改革,围绕“ 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安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重点推进了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形成了成绩突出、特色明显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取得良好效果。近几年来,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丰硕成果。

1、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机构。学院非常重视与企业的合作,早在2004年学院成立之初就成立了“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设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学院与企业单位的联合培养事宜,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较成熟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设立校企合作专项活动经费,并将专项活动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主要用于日常的组织协调、调查研究、考察论证、学术交流、服务平台建设等。在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中专门设有校企合作研究专项,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中重大理论、实践和共性问题的研究。

3、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学院遵循“工学结合、理

实一体”原则,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构建了以教学实验、基本技能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环节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通过公共基础课的实验、实训、社会调查等教学活动获取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能力;通过专业课的实验、基本技能实训、生产实习等教学活动获取从事岗位工作的专业技能;通过生产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获取独立承担岗位工作的综合运用能力。各专业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达到总学时数的50%,专业课实验、实训、实习项目开出率保持在90%以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4、完善了实训教学的保障机制。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制定了《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若干规定》,成立了院、系两级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具体实习实训方案,挑选专业对口和信誉好的企业作为实习单位,确定学院的专业指导教师和企业的技术指导教师,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合同(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实习实施管理和考核。为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巡回检查督查,教务处、实验实训中心、系(部)进行定期检查指导。实习结束,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成绩不合格者不予毕业建立了各类专业实训基地

5、建立了一批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我院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室(基地)59个,同时还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120多个。学院先后与奇瑞汽车、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省大北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雨润集团等50多个大中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每年可接纳毕业生实训人数达2000人以上。逐步建立起了以学校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校企协作协调机制,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层次、多方位、可持续的合作机制。

三、淮北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项目申报基础

畜牧兽医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畜牧兽医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能够完成畜禽健康养殖、疾病防治、良种繁育等技术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将来职业迁移发展为现代畜牧企业培养技术骨干、生产区区长、分场场长经理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汉世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产于20138月,是由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上市企业SZ002124)下发的全资猪产业集团公司,总部设在安徽和县乌江工业园。公司立志育成中国人的种猪,开拓中国人的健康、环保、安全、高效的猪肉产业链,为中国人提供安全美味的猪肉。

汉世伟食品集团,通过购并美国Agfreed中国资产,迅速实现在全国江苏、安徽、广西、江西、湖南、湖北、河北、山西、山东、福建和黑龙江等10多个省的扩张,已拥有60多家母猪场,年可出栏各类商品猪百万头,已跻身全国十大养猪企业之列。

淮北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于20165月在濉溪县注册成立。前期在南坪镇先后投资两个存栏6200头母猪、年生产31万头仔猪的项目: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总占地500亩,已开工建设,预计在20179月、10月建成投产,于2017年底可有仔猪提供。南坪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带动当地400户家庭农场与我公司开展委托养殖,每户家庭农场年收入可达20--30万元。后期公司在濉溪县累计投资新建10个单体母猪场,可达年生产150万头以上商品猪,带动1000户家庭农场与我公司开展委托养殖,为当地家庭农场主们累计创收3亿元以上。

生态循环农场以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天邦股份)汉世伟食品集团为核心,以现代化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组织社会资金、农民经济合作社等相关企业单位同共开展经营。分别采用“生猪养殖—沼气发电—经果林”、“生猪养殖—沼气发电—大棚蔬菜”、“生猪养殖—沼气发电—中药材”等经营模式,把养殖基地打造成生态循环农场:猪粪变成了清洁能源、生物有机肥、绿色农副产品,呵护绿水青山,助力绿金淮北建设。

现代化家庭农场新模式:汉世伟以优势、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原则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养猪。公司负责猪苗、饲料、药物、疫苗等物料供应及肥猪销售和管理,并负责制定肉猪饲养环节所需的各项管理制度、规定和技术标准。家庭农场负责养殖地、栏舍、设备设施维护、维修、承担水电、劳动力费用。

汉世伟家庭农场硕果累累:家庭农场整合了公司、投资者和养户等多方资源,多方优势互补,减少了中间环节,减低了市场风险、同时共担养殖风险,有效地解决了农户自己“想做而做不了”和“想做又做不好”的问题,让农民再也不用离乡背井,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发家致富。

通过购买Choice Genetics(CG)种猪、股权,形成全球仅有的国际合作、利用基因组选择及CT测定技术开展猪育种。通过购买美国Agfeed中国资产、美国养猪咨询公司的服务和引入美国养猪人才,汉世伟建立了科学的饲养管理模式和与之匹配的高度自动化猪场。

四、选择淮北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联合申报项目的理由

(1)距离近,成本低,可操作性强。在选择实践教育基地时,有很多基地可以选择。但是考虑到学生到淮北汉世伟时用时比较短,只有20多公里,学生的安全问题容易控制,来回交通费低,耗时少。老师去到主场锻炼也比较方便。

(2)淮北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实力强。汉世伟的生产技术、生产设施、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在农牧行业中是比较先进的,已跻身全国十大养猪企业之列一些生产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PSY 指标全国平均是20头,美国等发达的畜牧业国家PSY是平均25头,而淮北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PSY平均26头左右),生产技术居于全国先进水平,把这里作为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是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该行业比较前沿的技术,有利于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

3)有前期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合作愿望强烈。

我院在2015年就有学生到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参加顶岗实习工作,动物科学系毕业的有20多个学生在该集团就业。并与201511月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今年有13个学生在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参加顶岗实习,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对我院毕业生的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很是认可,对我院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吃苦耐劳在精神给予了肯定,积极要求与我院建立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育基地。

3)我院师生通过调研,认为淮北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符合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的条件。我院师生于017111日,到淮北汉汉世伟参观考察。在实地考察中,主要考察了汉世伟集团的现代的饲料供应设备,物联网设备,猪舍环境,粪污处理设备,实习生宿舍等,师生一致认为把该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是个不错的选择。


                        




四、项目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努力将淮北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实践和实习的综合性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基地。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基本条件建设。完成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硬件条件建设。由企业来完成

第二阶段:1、制度建设。建立校企实践教育基地共建的体制机制和模式。2、人才培养实践实训内容和体系的构建。校企联合共同制定学生实践实训的内容和体系。

第三阶段:实践实训的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训项目和创业孵化的实施。落实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实训计划。

第四阶段:完善体制机制。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校企合作建设的共育共管的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2、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体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计。

3、保证实践教育基地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监管机制的制定。

(四)预期成果(需包括学生受益情况)

1、形成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2、促进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3、为畜牧兽医行业输送动手能力强,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4、建立一整套管理规章制度。

5、发表1-2相关研究论文。

6、锻炼一批青年教师。

7、形成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

五、建设内容

1、体制机制研究。

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育基地的体制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实证的基础上,探索校企合作、良性发展的体制机制。

2、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和实践。

研究编制适应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为主要导向,科学编制形成一整套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

3、实施大学生创业实训。

依托基地开展畜牧兽医大学创业实训,依托基地资源优势开展大学创业实训项目,探索利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施大学生创业的实践的经验。

4、建立基地实践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

建立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质量标准,大学生创业实训和创业孵化评价体系,并在建设期满,形成一套有效保证教育质量的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

5、开展青年教师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每年安排3名左右畜牧兽医专业的青年教师到基地锻炼,通过跟岗实习,切实掌握猪场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和技术要领,以及生产环节操作要领,以及生产流程,了解猪场企业管理,人事管理以及绩效管理,通过深入基层锻炼,增加教师与企业合作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

六、进度安排

2018-2019年:基地基础条件建设。主要指学生实践实习必须具备的食宿条件。

201911-20206月:组织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到淮北汉世伟开展实训实习,并依托基地实施实践工作。组织实施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编制。

20207月:组织项目组成员对实践教育基地的开展进行评估分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实践教育基地的功能进行挖掘开发,通过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素质,为企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达到双赢的目的。   2018-2021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办法,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

2021年后,完善提高,并接受其他同类高校实践教学任务,并组织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为淮北汉世伟的“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提供技术服务。

七、经费概算

(一)资金来源:

(一)资金来源:

201712月,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淮北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基地所需硬件均由淮北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提供,淮北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每年出资10万元(主要以通过给实习生发放实习生活补贴方式支付),合作3年,累计资助30万元,用于合作培养工作。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合作协议的主要内容,该培养实施方案和创业实践项目已经经双方认定,该项目已经启动。

    学院每年从专业建设经费中设立不低于3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该基地建设。

(二)资金运用:

    1、基地设施建设费(8万元):包括学生住宿设施的完善,教学设施及办公设施的配备等。

2、专家授课及咨询费(2万元):包括校内相关专业知识讲课费、基地专业指导、咨询、授课费等。 

3、教师差旅费(2万元):包括教师赴基地进行授课、指导、检查等开支

4、学生生活补贴(10万元):用于补贴学生在实习实训时的生活开支。

5、基地管理费(10万元):用于支付基地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开支。

6、成果推广费(1万元):论文版面费、会务费、培训费。

八、政策保障

1、加强领导,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各项计划的落实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是深化学校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需要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职能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和教学系部的主力军作用。

2、强化“校企合作办公室”的决策协调职能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公室”在实践基地建设中的决策协调职能,有效整合相关资源,真正做到共建共享,为提高培养质量服务。

3、建立党政领导定点联系制度

建立党政领导定点联系制度,有助于强化校内外关系的协调和资源的整合。

4、建立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制度

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需要全校师生的广泛参与和各个职能部门、教学研究单位的共同努力。依据院直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围绕实践教育基地的工作内容和发展目标,由组织、人事、教务、学生、财务等职能部门分别制定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的高效运行制度体系。

5、设立若干个专业委员会,提高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及运营的科学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围绕人才培养的的任务和目标,成立若干个校企共同参与的专业委员会,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的科学性、指导性、针对性与可行性。专业委员会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的主要职责是:制定、论证发展规划,筛选、推介与我院专业相关的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指导实践教育基地的实施,检查、评估推广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