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肉鸽繁殖力的关键技术措施
肉鸽生产提供的产品是乳鸽,饲养者都希望每对种鸽能生产繁育更多的乳鸽供应市场,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因此如何提高肉鸽的繁殖力,成为肉鸽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遗传、营养、饲养管理、环境等方面详细论述提高肉鸽繁殖力的关键技术措施。
1 确保种鸽品质优良
种鸽的品质优劣,直接关系到繁殖率的高低,只有优良的品种,才有高产的优势。
1.1 引进繁殖力高的种鸽
理想的种鸽在年内能孵化10次,生产20只乳鸽,一般每年能繁殖8对乳鸽也属高产,至少一对种鸽每年能繁殖6对以上,否则获利很少。因此在引进种鸽时应引起高度重视,不能盲目引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 去劣留优,培育高产的种鸽群
1.3 选择优秀的后备亲鸽
在饲养过程中,发现繁育、孵化性能均好的种鸽,选择其后代进行培育留种,坚持自繁自育,建立高产核心群。
1.4 重视个体选择
在肉鸽生产中,要求乳鸽个体要大。体重在600g以上,年产乳鸽6对以上才符合生产种鸽的标准。在选种配对时,应对种鸽个体进行选重,公鸽750~800g,母鸽650~700g为最佳配偶。
2 缩短种鸽的休产期
2.1 人工强制换羽
种鸽于每年夏末秋初换羽一次,有部分在春季就换羽,换羽期长达1~2个月。在此期间,除高产的种鸽外,其它种鸽普遍停产。一对种鸽换羽的迟早和快慢可能不同,换羽早和快的,要等到另一只换完羽发情后,才能交配生产。这就延长了休产期。群养的鸽子,发情早者在鸽群中寻找配偶,还会引起鸽群紊乱。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可以人工强制换羽。即当鸽群普遍换羽时,就降低饲料的质量和减少饲喂量,或者断食断水,使鸽群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换羽,待鸽群换羽完后,再恢复原来的饲料营养水平。在施行人工强制换羽方案期间,对正在孵蛋或哺育的种鸽,仍然正常供水供料。
2.2 乳鸽人工哺育
人工哺育可以减少亲鸽哺育的生理负担,提早10~20天产下一窝蛋,从而提高肉鸽年生产周期内的繁殖力,同时,依不同的品种,乳鸽增重率提高3.5~8.8%。出壳的乳鸽通常由亲鸽和保姆鸽喂养至8~12日龄时才进行人工哺育。广东省家禽研究所人工哺育乳鸽的饲料配方:玉米40%、麸皮10%、豌豆20%、奶粉5%、酵母粉5%,此外,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蛋氨酸、赖氨酸,多维素、食盐和矿物质。哺喂时,用开水(料水比为1∶2~3)调成糊状,也可煮熟,然后用注射器接胶管经食道注入乳鸽的嗉囊内,每天喂2~3次。
2.3 并蛋
孵化第5天进行第一次照蛋时,凡蛋内有红色网状血管的是受精蛋,如透明而又无血管的则是无精蛋,血管短小而扁平的是死精蛋,应将它们剔除。第10天进行第二次照蛋,主要是剔出死胚蛋。剩下的蛋可并到孵化期相同的其它窝内,按每2个蛋1窝合并。根据生产实践证明,每对种鸽可以孵化3个蛋,并在饲养管理工作中可灵活调并。有些新配对的种鸽,若产2个蛋后不孵化,也可将它们的种蛋并到其它种鸽孵化。并蛋后,种鸽不再孵化,过10多天后又可产蛋,所以并蛋是提高肉鸽繁殖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2.4 并雏
并雏也是提高肉鸽繁殖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因为不带仔的种鸽可以提早10天左右又产下1窝蛋,缩短产蛋期,种鸽的产蛋率可提高50%左右。生产实践证明,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和不连续哺喂前提下,1对种鸽可以哺育3只乳鸽。如果1窝仅孵出1只雏鸽,或1对乳鸽因中途死亡仅剩1只,或在乳鸽出壳13~15天,亲鸽又重新产蛋而出现个别弃仔不喂的,都可以合并到日龄相同或相近、大小相似的其它单雏或双雏窝里饲养。
3 做好青年鸽的培育
3~4月龄的青年鸽应限制饲养,防止采食过多和体质过肥。有条件的应公母分开饲养,防止早熟、早产、早配等现象的发生。典型的日粮结构为:豆类饲料20~25%、能量饲料75~80%。后者占据比例较高,对新羽毛的生长起到良好的作用。每天喂两次,每只每天喂料量35g。如不限制饲喂,常常出现早产、产无精蛋、畸形蛋、头窝蛋受精率低等不良现象。因此,青年鸽的限制饲养,也是提高肉鸽繁殖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4 人工配对
乳鸽是夫妻鸟,必须雌雄配对,才能繁殖后代,即所谓的“一夫一妻制”。传统的配对方法是大群自由配对,完成整群配对约需一月左右,且对配对双方不好进行控制。采用人工配对,是在鉴别雌雄后有目的地选择一对对的鸽子,放入专设的配对笼或种鸽笼中,1个笼子放1对。在笼子中间事先用网暂时将两只鸽子分开,正常供水供料,待两只鸽子彼此亲近后,便移出隔网让它们成亲。其优点是:⑴只需几天就可以完成配对,并进入繁殖阶段,缩短了休产期;⑵避免因近亲繁殖而导致的后代生产力、生活力和繁殖力下降;⑶人工配对可以选择适宜年龄的鸽子之间配对繁殖,同时,可有计划的在高产公母鸽及其后代之间进行配对,使决定繁殖力的基因纯合,从而提高肉鸽的繁殖力。
5 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鸽舍的适宜温度为27~32℃,理想湿度为55%~60%,要求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做到冬暖夏凉,干燥清爽,使有害气体降到不至于危害鸽体健康的程度。天气寒冷,鸽子孵化早期易引起死胚,巢盘应适当增厚垫料和加封门窗;天气炎热,孵化后期易死胚,应适当减少垫料,门窗打开,地板洒水,条件好的用风扇降温。
6 种鸽笼养
笼养能使种鸽都吃到数量保证、质量均衡的饲料,并且可免受其它鸽子的干扰,配种顺利,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高,繁殖力约比群养高20%左右。同时,容易观察记录,饲料、饮水和保健砂都较清洁。鸽子之间直接接触的机会少,故疾病少,即使有病也容易发现,并能及时隔离诊治,用药少,成活率高。
7 科学饲养,严格日常管理
7.1 饲喂全价日粮是提高肉鸽繁殖力的基本条件
在统一的鸽舍中,常有带仔种鸽和非带仔种鸽之分,为了充分满足不同生理需要和发挥饲料的效应,常给种鸽配制两种不同的日粮配方。带仔种鸽的日粮配方为:豆类饲料占35%~40%,能量饲料占60%~65%,每天喂4次,上、下午各喂2次,尽可能满足乳鸽生长发育的需要。非带仔种鸽的日粮配方的结构为:豆类饲料占25%~30%,能量饲料占70%~75%,每天喂2次,每只每天喂40g。
7.2 科学配制和供给保健砂
保健沙现配现用,每天定时定量供给。一般在上午喂料后才喂保健沙,每次给量适宜,育雏期亲鸽给多些,非育雏期给少些,通常每对鸽供给15~
7.3 供给充足而清洁的饮水
早上投料后就清洗饮水器(水槽或水管),下午添水,整日供水,不能间断。
7.4 严格日常管理
搞好日常管理是确保肉鸽健康,提高繁殖力的重要环节。每天按时饲喂鸽子,供给清洁的饮水,清洁食槽,打扫环境卫生和定期消毒;注意观察鸽群的活动情况,查看鸽粪,发现病鸽及时隔离和治疗;检查孵化窝有无踩烂的蛋,有无踩死的乳鸽;检查乳鸽的生长情况,做好生产记录工作。
8 调整和充实种鸽群
肉鸽换羽时间较长,而且普遍停产,所以在这段时间要全面的检查种鸽的生长情况,根据生产鸽的原始记录资料,把生产性能差、换羽太早和时间太长、伤残的种鸽淘汰掉,并从后备种鸽中选择优良的个体给予充实,起到提高群体繁殖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