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ElectronicClassro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课程内容-电子教案

动物营养学概论(一)

发布时间:2020-03-13 阅读次数:

 

                   

授课内容

第一章     动物营养原理

第一节   动物营养学概论(一)

授课时数

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比较,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教学重点

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比较,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教学难点

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比较,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教材教具

教学内容(含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教法学法、作业布置等):

复习提问:饲料概念?营养概念?(3min)

导入新课:动物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和生产,必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或含有这些营养物质的饲料。植物及其产品是动物饲料的主要来源,因此,了解动物与饲料,特别是植物性饲料的化学组成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学习动物营养学的重要基础。

本节重点阐述了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动物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特别是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方案中六大成分的概念。以后各章均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动物与饲料的关系的展开和深化,所以本节是本书的逻辑起点。2min

复习提问:饲料概念?营养概念?(3min)

导入新课:动物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和生产,必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或含有这些营养物质的饲料。植物及其产品是动物饲料的主要来源,因此,了解动物与饲料,特别是植物性饲料的化学组成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学习动物营养学的重要基础。

本节重点阐述了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动物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特别是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方案中六大成分的概念。以后各章均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动物与饲料的关系的展开和深化,所以本节是本书的逻辑起点。2min

第一节   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一)

一、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35min)

动物的饲料,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少数来自于动物、矿物质和人工合成。

(一)动物与植物的关系

营养是生物界的共同现象,也是生物及其与环境相互联系的纽带。营养物质在土壤----植物----动物----人食物链中的流向与转移。

                  动物                        植物

(二)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

植物饲料与动物体所含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动植物体内约含60余种。按它们在动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可分为常量元素(含量≥0.01%)和微量元素(含量<0.01%)

存在形式:复杂的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构成各种组织器官和产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三)  饲料的营养物质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1   饲料的营养物质组成

国际上通常采用1864年,德国Hanneberg 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Feed Proximate Analysis),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见图1-1)。该分析方案概括性强,简单、实用,尽管分析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粗纤维分析尚待改进,目前世界各国仍在采用。

            水分

     饲料           无机物质(粗灰分或矿物质)

           干物质             含氮化合物(粗蛋白质)

                   有机物质          乙醚浸出物(粗脂肪)

                           无氮化合物          粗纤维(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

                                    碳水化合物   无氮浸出物

活性物质(维生素和酶) 

1-1 概略养分与饲料组成之间的关系

2   影响饲料营养成分的因素

(1)饲料种类与品种  不同种类饲料的营养物质组成差异很大

(2)收获期 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养分含量不同

(3)饲料作物部位  饲料作物因部位不同,养分含量也不同

(4)贮存时间 收割后的饲料,经长期贮存,养分会发生变化

(5)土壤 土壤化学元素含量对饲料作物化学组成有一定的影响

(6)施肥 肥料影响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7)气候条件 气温、光照邓影响饲料的营养物质含量

3   动物体与饲料营养成分的异同点及相互关系

二者所含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略有差异。

(1)植物因种类不同,化学元素含量差异很大。不同种类动物体化学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

(2)饲料中的化学成分有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动物体与之相同的有水分、矿物质、蛋白质和脂肪,不同之处是饲料中无氮浸出物所包括的淀粉、糖等,在动物体内只有糖元和葡萄糖,动物体内也不含粗纤维。

(3)动植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相同,但植物体能自身合成全部的氨基酸,动物体则不能全部合成,一部分氨基酸必须从饲料中获得。用饲料常规分析法获得的饲料粗蛋白质还含有部分非蛋白质性的含氮物,而动物体内的蛋白质主要是真蛋白质和少量游离氨基酸、激素和酶。

(4)动物体内的脂类主要是结构性的复合脂类,植物种子中的脂类主要是简单的甘油三酯。

(5)动植物体均以水分含量为最高,但植物体内水分含量变异范围大,成年动物体内水分相对稳定

(6)除此之外,动植物体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亦有很大差异。动物体内的钙、磷、钠含量,大大超过植物,钾含量则低于植物。

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的特点(35min

动物消化系统解剖学特点:动物的消化器官分为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由于动物种类不同,消化器的形态也有差异:猪胃是单胃;绵羊、山羊、牛等的胃分为四个(瘤胃、网胃、瓣胃和真胃),是复胃;禽类食道则有一膨大部分为嗉囊。

(一)消化特点

1)物理性消化  动物牙齿和消化道管壁的肌肉运动把饲料撕碎、磨烂、压扁,有利于在消化道内形成多水的食糜,为胃肠中的化学性消化(主要是酶的消化)、微生物消化作好准备。同时,通过消化道管壁的运动,把食糜研磨、搅拌并从一个部位运送到另一个部位。

猪、牛、羊等哺乳动物口腔是主要的物理消化器官,对改变饲料粒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鸡、鸭、鹅等类,对饲料的物理消化,主要是通过肌胃收缩的压力和饲料中的硬质物料的切搓,达到改变饲料粒度的目的,这也是禽类在笼养条件下,配合饲料中适量添加硬质沙石的依据。

(2)化学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主要是酶的消化。酶的消化是高等动物主要的消化方式,是饲料变成动物能吸收的营养物质的一个过程,反刍与非反刍动物都存在着酶的消化,但是非反刍动物酶的消化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动物对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消化,主要靠消化器官分泌相应的酶作用来进行的。

(3)微生物消化  消化道微生物在动物消化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作用对反刍动物和草食单胃动物的消化十分重要,是其能大量利用粗饲料的根本原因。反刍动物的微生物消化场所主要在瘤胃,其次在盲肠和大肠。草食单胃动物的微生物消化主要在盲肠和大肠。

反刍动物的瘤胃可看作是一个厌氧性微生物接种和繁殖的活体发酵罐,瘤胃内环境很适合厌氧微生物的繁殖。瘤胃微生物种类繁多,主要分为两大类群:一类是原生动物,如纤毛虫和鞭毛虫;另一类是细菌。微生物在瘤胃内充分繁殖时,微生物约占瘤胃液的10%。按鲜重计算,绝对量可达3-7kg,瘤胃微生物除原虫和细菌外,也还有酵母类的微生物和噬菌体等。

瘤胃微生物能分泌α淀粉酶、蔗糖酶、呋喃果聚糖酶、蛋白酶、胱氨酸酶、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等。这些酶将饲料中糖类和蛋白质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NH3等物质,同时微生物发酵也产生CH4CO2H2O2N2等气体,通过嗳气排出体外。有实验证明,绵羊由瘤胃转入真胃的蛋白质,约有82%属菌体蛋白质,可见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大部分已转化成了菌体蛋白质。

单胃草食动物盲肠和大肠内的微生物消化与反刍动物瘤胃的微生物消化类似。

显然,微生物消化的最大特点是,可将大量不能被宿主动物直接利用的物质转化成能被畜主动物利用的高质量的营养素。但在微生物消化过程中,也有一定量能被宿主动物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首先被微生物利用或发酵损失,这种营养物质二次利用明显降低利用效率,特别是能量利用效率。

(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特点

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动物营养研究中,把消化吸收了的营养物质视为可消化营养物质。

1  吸收部位  各种动物口腔和食道内均不吸收营养物质。非反刍动物,可以吸收少量葡萄糖、小肽和水。各种动物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场所在小肠。反刍动物不同于非反刍动物的是瘤胃吸收氨和挥发性脂肪酸,其余三个胃主要是吸收水和无机盐

2 吸收机制

1)胞饮吸收   胞饮吸收是细胞通过伸出伪足或与物质接触处的膜内陷,从而将这些物质包入细胞内;以这种方式吸收的物质,可以是分子形式,也可以是团块或聚集物形式;初生哺乳动物对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吸收是胞饮吸收,这对初生动物获取抗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被动吸收   被动吸收是通过滤过、渗透、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需要载体)等几种形式,将消化了的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这种吸收形式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一些分子量低的物质,如简单多肽、各种离子、电解质和水等的吸收即为被动吸收。

3)主动吸收   主动吸收与被动吸收相反,必须通过机体消耗能量,是依靠细胞壁“泵蛋白”来完成的一种逆电化学梯度的物质转运形式;这种吸收形式是高等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课堂小结:5min

  本次课主要讲述了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特点,并对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进行了比较。

复习思考题:

动物体与饲料营养成分的异同点及相互关系?

课后体会:

本节课的授课难点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采用类比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在讲授消化吸收特点时,联系动物生理和解剖知识,并通过幻灯的形式更加直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