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ElectronicClassro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课程内容-电子教案

碳水化合物营养

发布时间:2020-03-13 阅读次数:

 

 

授课内容

第一章 动物营养原理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

授课时数

2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含义、营养生理作用 比较学习并掌握反刍与非反刍动物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及其异同。

教学重点

反刍与非反刍动物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及其异同

教学难点

反刍与非反刍动物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及其异同

教材教具

教学内容(含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教法学法、作业布置等):

 复习提问: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特点?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的原理?(4min

导入新课: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性饲料中,在动物的日粮中占一半以上,是供给动物能量最主要的营养物质。1min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

一、碳水化合物存在形式(5min

 1 元素组成

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比大都是2/1,与水的组成比例相同,故名碳水化合物。

 2  分类

植物性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按其结构性质可以分为两类 : 一类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 淀粉 ),这类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又叫无氮浸出物,是易被动物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部分。另一类为粗纤维,是难被动物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部分,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

二、粗纤维的组成及其特性(20min)

(一) 粗纤维的组成

(二) 粗纤维的特性

1   纤维素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稀酸和稀碱,吸收后膨胀。动物消化道中的酶不能水解苷键,瘤胃中某些细菌分泌的纤维素酶可水解。

2   半纤维素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大量存在于植物的木质化部分,与木质素紧密联系。可溶于稀碱,在稀酸作用下便可水解产生戊糖和己糖。动物消化道中的酶不能水解半纤维素,瘤胃中某些细菌分泌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可水解它。

3   果胶

果胶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壁间隙,另外细胞壁的组成中也含有一些果胶,它可被热水或冷水浸出而成胶状物。果胶不能被消化酶所水解,但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被消化。果胶在水中形成胶状溶液,因此在实际饲养中可防止腹泻(有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细菌及毒素的作用)。

4   木质素

木质素实质上并不是碳水化合物,而是苯的衍生物。它与半纤维素或纤维素伴随存在,共同作为细胞壁的结构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木质化部分。实践中用碱处理高纤维的秸秆,可以破坏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联系,从而改善动物对半纤维素的消化。

三、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功能(10min)

1   碳水化合物是动物体组织的构成物质;戊糖构成核酸,粘多糖是结缔组的重要成分,糖蛋白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2   碳水化合物是动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

3   碳水化合物是动物体内能量贮备物质;

4   粗纤维是动物日粮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5   调整肠道微生态   

四、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特点及应用(15min)

  碳水化合物在单胃动物体内代谢方式有两种,一是葡萄糖代谢, 二是挥发性脂肪酸代谢。

(一) 无氮浸出物营养

淀粉   胰、肠淀粉酶  麦芽糖 麦芽糖酶   葡萄糖

蔗糖   蔗糖酶  葡萄糖 + 果糖

乳糖  乳糖酶   葡萄糖 + 半乳糖

   

葡萄糖中大部分参加三羧循环,氧化释放能量供动物需要,一部分葡萄糖在肝脏合成肝糖原,

一部分形成肌糖原。余下部分合成脂肪。

(二) 粗纤维营养

  主要靠结肠和盲肠中的细菌发酵,将其酵解产生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以及甲烷等气体。部分挥发性脂肪酸可被肠壁吸收,经血液输送到肝脏,被动物利用;而气体排出体外。

由消化代谢过程可知, 单胃动物猪对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谢的特点是以葡萄糖代谢为主,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在小肠,靠酶的作用进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为辅助代谢方式,且在大肠中靠细菌发酵进行,其营养作用较小。

猪饲粮中粗纤维一般为4%~8%,鸡为3%~5%为宜

五、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特点及其应用(12min)

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谢过程见图  2-12

(一) 粗纤维营养

  反刍动物的瘤胃是消化粗纤维的主要器官。反刍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率一般可达42%61%。  

(二) 无氮浸出物

    由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谢过程可知,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谢的特点是:以挥发性脂肪酸代谢为主,在瘤胃和大肠中靠细菌发酵进行。而以葡萄糖代谢为辅,在小肠中靠酶的作用进行。故反刍动物不仅能大量利用无氮浸出物,也能大量利用粗纤维。  

   粗纤维的合理利用(10min)

不仅提供能量,而且构成合理的日粮结构,维持动物机体正常消化机能。

(一) 影响粗纤维消化率的因素

1 动物 (种类、年龄)

2 饲料(种类)

3 日粮蛋白质水平

4 日粮粗纤维和淀粉的含量

5 添加矿物质

6 饲料的加工调制

(二)粗饲料的调制

  加工调制的原则:增加低质饲料的采食量,软化饲料,以减少咀嚼时的能量消耗;为其在瘤胃中充分发酵创造合适的条件。

  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三)粗纤维的营养特点(补充)

1)粗纤维不易消化,吸收水量大,起到填充胃肠道的作用。

2) 粗纤维对动物肠粘膜有一种剌激作用,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粪便的排泄。

3)粗纤维对反刍动物和马属动物,在瘤胃和盲肠中经发酵形成的挥发性脂肪酸,是重要的能量来源。   

课堂小结  3min

  本次课讲述了碳水化合物的含义、营养生理作用重点讲述了反刍与非反刍动物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并进行了比较。

复习思考题: 

反刍与非反刍动物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及其异同?粗纤维的特点及合理利用?

课后体后:

反刍与非反刍动物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解中将二者进行必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