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课程内容-教学大纲
《花卉与树木》理论教学大纲
系部:农艺系
适用专业:园林技术专业
总学时:78学时(理论:38 ,实习:40)
制定人:刘芳
1教学目的和任务
1.1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园林花卉与树木的种类、识别要点、园林应用、景观生态作用等。
1.2知识要求
学生要熟练掌握宿州市常见花卉与树木的种类、识别要点、栽培养护要点、园林应用等。
1.3能力要求
本门课程是建立在实践科学上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花卉与树木的能力、在工作中进行园林养护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层次要求
本大刚的教学要求分为熟练掌握、掌握、了解三个层次。
3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3.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园林生态的花卉作用
了解花卉与树木的生态作用:
1、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
2、吸收有毒气体的作用
3、阻滞尘埃的作用
4、降温作用
5、蓄水及净化水质的作用
园林景观中树木花卉的应用
1、造景作用
2、联系景物功能
3、空间组织应用
园林植物的形态
1、营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
园林花卉与应用
1、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2、露地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3、露地多年生草本花卉
园林树木与应用
1、裸子植物
2、被子植物
3.2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训学时分配表
序号 |
章名称 |
节名称 |
学时 |
||
理论 |
实训 |
总学时 |
|||
[张1] 1 |
绪论 |
1、园林树木花卉的含义 2、我国花卉树木的种质资源概况 3、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 4、吸收有毒气体的作用 5、阻滞尘埃的作用 6、降温作用 7、蓄水及净化水质的作用 8、降低噪声的作用 |
2 |
|
2 |
2 |
园林景观中树木花卉的应用 |
1、造景作用 2、联系景物功能 |
2 |
|
4 |
3、空间组织应用 4、景观季节特色作用 |
2 |
|
|||
3 |
种子和幼苗 |
1、种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类型 |
1 |
|
2 |
2、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类型 |
1 |
|
|||
4 |
园林植物的根、茎、叶 |
1、根的类型和侧根的产生 2、根系的功能与根尖的结构 3、根的变态类型 |
2 |
|
6 |
4、茎的主要功能 5、茎的构造及其类型 6、茎的基本形态与变态类型 7、茎的生长习性与树冠类型 |
2 |
|
|||
8、叶的基本结构与组成 9、叶的形态特征与变态类型 |
1 |
1 |
|||
5 |
园林植物的花和果实 |
1、花的基本组成与形态 2、花序的类型 |
1 |
1 |
4 |
3、果实的发育和结构 4、果实的形态特征 |
1 |
1 |
|||
6 |
园林花卉与应用 |
1、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
3 |
3 |
12 |
2、露地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
3 |
||||
3、露地多年生草本花卉 |
3 |
||||
7 |
园林树木与应用 |
1、裸子植物 |
4 |
2 |
16 |
2、被子植物 |
8 |
2 |
|||
8 |
实习实训 |
园林植物茎、叶形态的识别与观测 |
|
4 |
4 |
园林植物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的识别与观测 |
|
6 |
6 |
||
露地花卉识别与应用调查 |
|
4 |
4 |
||
温室花卉识别与应用调查 |
|
6 |
6 |
||
常绿树种的识别与应用调查 |
|
4 |
4 |
||
落叶树种的识别与应用调查 |
|
6 |
6 |
||
9 |
复习 |
|
2 |
|
2 |
合计 |
38 |
40 |
78 |
4.教学手段
要尽可能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幻灯、多媒体等进行教学。
5.考试要求
在目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理论闭卷考试的方式,以后可逐渐过度到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