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TeachingMethods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课程资料-教学方法

《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维修与检测、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根据该专业学生就业岗位性质、技能要求,以及与后续专业课的衔接,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以适应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项目化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而针对汽车维修岗位的实践性教学偏弱,为此,本课程教学中弱化理论教学,突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具体表现在:

 1)设置实践纵深教学环节

汽车机械基础是偏理论性课程,书本本身很少涉猎具体的实践操作环节,然而汽车维修检测专业学生应以掌握操作技能为主,比如滚动轴承的拆装,比如汽车大梁校正仪的使用。为此,本课程配套自编实践纵深教材,展现理论如何运用于汽车维修岗位,增强了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2)引入汽车故障事例,启发学生思考

汽车故障的检测与维修是汽修专业学生在今后岗位中的主要工作。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与理论知识相配合,增添汽车故障事例教学,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应用,技能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比如针对液压传动部分的教学,本课程增添了齿轮齿条式液压助力转向故障的诊断与维修。

2、注重知识的归纳整理

基本上,书本中理论知识是按完备性、逻辑性编排的,然而,汽车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同一汽车故障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因此,对于故障现象的诊断,需要学生打破章节体系的藩篱,重新归纳整理知识体系,树立以故障现象判别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这样,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才能为己所用。为此,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培养学生“为岗位所用”的思维模式,将所学知识在大脑中不断重新编排整理,形成有效知识。

3、大量动画展示

针对机械部分的教学,搜集、制作了大量动画,展示机械运动原理、过程,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比如弹性滑动导致的传动比变化、齿轮啮合过程、液压元件工作原理均辅以动画教学,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4、辅以大量认知实践

借助于汽车、机电专业相关实训实验室设备以及校企合作共建单位的装备,可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认知实践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对于齿轮传动、液压传动、机构运动、液压助力转向等课程内容均有对应的实验实训设备供学生认知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