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课程资料-课程简介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为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及从事计算机网络组建、使用、管理和维护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后续课程有《路由交换技术》、《综合布线》、《网络设备安装》、《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技术》等。
二、课程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 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专业人员及相关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解和认知;
(2) 理解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区别及主要标准,理解TCP/IP协议的数据封装格式、数据流向和主要子协议的功能;
(3) 掌握常见的网络设备的功能以及传输介质的特点,能组建和维护简单局域网并实现网络互连,能进行简单的网络管理并排除常见网络故障。
2.方法能力目标
(1) 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 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 加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加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三、课程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局域网、 网络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 网络互联技术、 常用网络服务、 计算机网络安全、常用网络命令
四、课程预期目标
经过院系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辛苦努力,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体系。无论教材建设、教学条件、实训设施以及师资队伍等各方面都比较成熟。
具体建设目标和步骤:
1、基于工作任务的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迁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2、基于够用实用适用,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材体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技能性、应用性、开放性,并逐步向电子化、网络化发展。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实务能力和整体素质。
4、加大教学研究,完善网络课程资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五、课程评价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围绕“高职教育教师要在做中教,学生要在做中学”的理念和要求 。在充分调研岗位的职业能力对教学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和修订课程内容,表现为“三结合”: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训相结合;课内实训与职业技能相结合;顶岗实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
2、实践教学组织“三化” :实践手段多样化;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教学岗位化 。
3、课证融合、理实一体:将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到课程体系;任务驱动式教学;阶梯式实践教学。
4、模块化、项目化教学实训,体现“课岗证赛”全面融合。
教学方面的效果得到多项褒奖:
主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优秀的师德修养、深厚的学术功底、精湛的教学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授课技巧和鲜明的教学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讲授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普遍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赢得了学生和同行普遍的认可和高度的评价。多次获得院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坛新秀”、“省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办学较早,生源充足,特色鲜明,师资雄厚。作为院级重点专业,认真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中心”的专业培养目标,按照学院“重在改革,办出特色和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立了本专业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本专业的发展规划。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双师”特色的教学团队,积极为地方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骨干课程,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校内外专家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主讲教师的教研水平都给予了高度认可。这些足以说明,我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美誉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曾获过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安徽省首届动感地带杯三等奖1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省级一等奖1项。
六、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规模和效果,但仍有不足,主要列举如下:
第一,教学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强化。课程组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还不是很投入,体现在教研课题、教研论文和教改项目方面的成果还没有达到足够丰富。
第二,实践教学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受行业特点、实习场地和实训条件的限制,对学生来说需要提高主动实践能力,对教师来说需要深化社会锻炼。
第三,课程建设永远在路上,争创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