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团市委、省直团工委、各高校团委: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大力加强我省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促进我省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不断适应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不断造就大批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美好安徽建设,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学联共同决定,举办第五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竞赛组织
本届竞赛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学联共同主办,安徽师范大学承办,中国联通安徽省分公司协办。竞赛成立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组织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成立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负责竞赛的组织、宣传、活动安排和会务等工作;成立竞赛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负责竞赛作品的评选审定工作。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安徽师范大学团委。
三、竞赛时间
2013年3月—6月。
四、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1.凡在2013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在皖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2.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在2011年7月1日至2013年5月6日期间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3.每个学校选送参加决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人限报一件,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的1/2,其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l件;
4.其它参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请登陆www.ahstudent.com网站下载)第三章执行;
5.参赛作品必须报送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格式。其中参赛作品目录文字版、电子版各一份;作品申报书(作品申报书请登陆www.ahstudent.com网站下载),文字版一式四份,电子版一份。参赛作品按照时间要求报送安徽师范大学团委。
6.本次挑战杯竞赛中同时举办移动互联网应用专项竞赛,请各高校认真部署,广泛动员学生参赛。学生可以单独组队参赛,参加本次挑战杯竞赛的作品如果属于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可同时报名参加专项竞赛。每个学校选送参加专项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不占用常规作品指标),作品格式参考挑战杯竞赛作品要求。参加专项竞赛作品请在挑战杯作品申报书的作品名称一栏注明:移动互联网应用专项竞赛。
五、比赛进程
本次竞赛依然采取学校和省两级赛制。参赛者向本校团委提出参赛申请,申报参赛作品,经过学校预赛选拔后,统一报送作品参加全省比赛。
1.预赛:4月中旬前各高校自主完成预赛, 预赛作品于5月10日前报竞赛组委会办公室。
2.复赛:5月中旬。评审委员会将通过对作品申报书进行全面、严格和公正的评审,决定入围决赛的作品名单,并于5月底公布。
3.决赛:5月下旬。各高校入围决赛的团队对作品进行充实完善,并将完善后的作品(文字版四份、电子版一份)报送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待终审结果揭晓后,组委会将公布成绩并进行表彰奖励。
六、评审奖励
1.评选作品的主要方式: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为基本评判标准,大赛评委会负责终审并提出获奖名单。参赛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含学术论文、调查报告)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专业。为使这类作品能更好地结合社会实际,参赛作品一般应在全国比赛的《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请登陆www.ahstudent.com网站下载)范围内选题。具体办法参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请登陆www.ahstudent.com网站下载);
2.本次竞赛的奖励办法:按进入终审作品总数的一定比例设特、一、二、三等奖四个奖励等次。以作品获奖数为基础,以校为单位计算团体总分【计分办法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请登陆www.ahstudent.com网站下载)第五章执行】。设“挑战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设“优胜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十一名的学校;设“校级优秀组织奖”10个,校级优秀组织奖由竞赛组委会评定。
七、附则
竞赛结束后,对获奖作品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诉期。若收到投诉,竞赛领导小组将委托主办单位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经调查,如确认该作品资格不符者,取消该作品获得的奖励,重新计算作者所在学校团体总分及名次,取消该校所获的优秀组织奖,并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八、相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团委要高度重视这项活动,将其列入本年度的重点工作。各参赛高校要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组成由院校领导牵头,团委、教务、科研等部门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
2.注重宣传,精心组织。各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搞好宣传工作,使其在全校范围内产生广泛的影响,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要坚持育人宗旨,突出创新理念,发挥服务功能,精心组织安排好参赛工作。要向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和物质技术支持,指导帮助学生按要求履行申报手续,选派专业教师对申报作品进行指导,确保参赛作品创意新、立意高、质量好。各高校团委要充分利用团组织微博,在本校团委微博上晒出参赛作品,鼓励高校学生关注、转发相关微博,并关注安徽团省委学校部微博和安徽联通沃派官博。
3.建章立制,夯实基础。全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成功举办四届,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多项荣誉,已成为高校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品牌活动。各高校要积极出台配套政策,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大赛中来,进一步扩大群众基础。
九、联系方式
团省委学校部
联 系 人:杜 盛
联系电话:0551-62811091(传真:0551-65225525)
官方微博:安徽团省委学校部
电子邮箱:2354000012@qq.com
通讯地址:合肥市长江路419号团省委学校部
邮 编:230061
安徽师范大学团委
联 系 人:李古州
联系电话(传真):0553-5910205
官方微博: 安徽师范大学团委
电子邮箱:liguzhou@126.com
通讯地址:安徽省芜湖市花津南路92号安徽师范大学团委
邮政编码:241002
中国联通安徽省分公司
联系人:徐文华
联系电话:0551-65280114(传真:0551-65280800)
官方微博:沃派官博-安徽联通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祁门路1669号联通大厦
邮政编码:230061
附件1: 竞赛组委会成员名单
附件2: 竞赛具体时间安排
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安徽省学生联合会
2013年4月12日
附件1:
第五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成员名单
主 任:李 红 (团省委书记)
程 艺 (省教育厅厅长)
顾家山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王 伦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副主任:周 密 (团省委副书记)
杨德林 (省教育厅副厅长)
王海彦 (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刘新跃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张陶冶 (中国联通安徽省分公司副总经理)
委 员:谢 海 (团省委学校部部长)
左其琨 (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
魏军锋 (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
邵登辉 (安徽师范大学团委书记)
陈江生 (中国联通安徽省分公司校园营销中心主任)
邱霖熹 (省学生联合会主席)
办公室主任:谢 海(兼)
附件2:
第五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具体时间安排
第五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将于2013年5月末至6月初在安徽师范大学举行。为确保各项竞赛活动顺利开展,现将本次竞赛各阶段的时间安排如下:
1.2013年4月,由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教育厅等竞赛主办单位共同下发文件,成立竞赛组织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制定具体的竞赛组织实施方案;
2.2013年4月前,各参赛高校根据竞赛组织实施方案要求自主组织校内预赛;
3.2013年5月10日前,各参赛高校对本校的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和评审,将优秀作品(每个学校申报作品不超过6件)的作品申报书、复赛作品申报表报送安徽师范大学团委;
4.2013年5月中旬,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完成参赛作品的资格审查和分类编号工作;
5.2013年5月中旬,竞赛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随后公布获得决赛资格的作品名单;
6.2013年5月,各高校认真组织准备参加全省终审决赛现场展示答辩的各支参赛团队进一步完善参赛作品;
7.2013年5月下旬,竞赛组委会向各有关高校下达终审决赛参赛通知及作品展览、演讲答辩等有关规范要求;
8.2013年5月下旬,各高校按照竞赛组委会要求做好终审决赛参评参展的各项准备和组团、组队工作;
9.2013年5月底,举办省级终审决赛;
10.2013年6月初,竞赛组委会将根据决赛评审结果确定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协助各高校完成网上报备和全国竞赛参赛作品的完善和申报工作。
11.2013年9月至11月,在全省20所高校举行竞赛优秀作品及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