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防,一个沉重而严肃的字眼,在国际形势复杂的今天,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甚至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息息相关。胡锦涛主席通过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深刻分析后,曾作出“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的论断。我想,这一论断,就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国防,加强国防教育。我们一定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胡锦涛主席这一科学论断,切实把国防教育摆在国家根本利益教育的重要位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落实,高热情,高质量地建设我们的国防教育。
【关键字】国防与经济,爱国观念,国家安全,国防教育
引言:饮水思源,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为什么要努力巩固国防建设,我想只有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理解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为解决此问题,我要谈谈国防教育与个人,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一、从个人角度看,国防关系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一方面,国防影响经济,经济影响民生。胡锦涛强调指出:“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而经济力量又会引起民生问题,如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状况,基础性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的公共卫生,基础性的住房保障,促进充分就业,进行基本的职业培训,消除歧视问题;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权益保护问题(如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事务参与权);未来公立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得到免费的教育;住房公积金应当普及到每一个劳动者;社会成员的权利得到全面的保障等问题,这些都要靠普及国防教育,建设强大国防以推动经济发展来实现。
另一方面,国防教育的普及和对民众爱国观念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军工、科技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使中国能对国际社会产生更大的威慑,大大降低中国陷入战争的危险。战争将会造成大量人口失业、粮食危机以及对教育的严重影响,这些问题无不关系着我们的生活。
国防教育意识激发和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公民的风貌,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政治修养,特别是在当代中国意义更为重要。全民的国防意识是否真实存在,从唯物主义观点来说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是能动的推动和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我们只有强烈的国防意识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正确地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正确地看待当代中国的国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国防教育与我们每个个体紧密相关,需要我们用足够的热情投身为之努力。
二、从国家角度看,国防是国家维护自己的领土完整,国家统一的保障,国防教育对于国家的重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由国防教育的全民性决定的。国防是国家的大事,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国防的基础来源于全体人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和行动,维护国家安全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责任。我国宪法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开展国防教育,进行国防建设是提高全民族、全社会国防意识的重要措施,也是教育公民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基础工程。参加和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全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防教育法》规定:“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这表明国防教育的对象不是某一部分人,而是国家的全体公民。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国家机关人员,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不分民族、性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应当接受国防教育。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人人参加和接受国防教育,我们的国防才有稳固的根基,国家的安全才有可靠的保障。
另一方面,是由国防教育的社会性决定的。国防教育不是单纯的军事教育,作为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其内容极为丰富,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国防的内容,包括理论、精神、知识、技术等方面,贯穿于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体育等各方面,是国家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广泛而丰富的内容,单靠一两个部门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的,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完成。《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基层群众性组织,都应当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组织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开展国防教育。”因此,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防教育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已经被很多国家所认识。近些年来,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国际社会处在多变动荡的时期,许多国家的政府都针对国际安全形势和战略格局的发展变化,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而加大对公民进行国防教育的力度,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俄罗斯面对北约东扩的威胁,努力恢复其大国地位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大力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国民的忧患意识和民族凝聚力。1998年俄罗斯新颁布的《兵役义务与服役法》,要求全体公民必须接受国防教育,并对公民服役前接受国防教育的内容、时间、组织形式以及各项保障,做出明确规定。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俄罗斯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投入巨资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莫斯科卫国战争中央纪念馆,以翔实的文字、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大量实物,展示了卫国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和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充分表现了前苏联人民以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尊严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瑞士是一个中立国家,180多年没有发生战乱。历史的经验使瑞士更加重视国防教育,把培养公民的国防意识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除政府抓国防教育外,还发动各阶层、各部门共同参与,各地都成立了官方和半官方的国防教育机构,社会、学校、军队、民防组织积极介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防教育网络体系。
法国是欧盟和北约的主要成员国,在开展国防教育时既考虑欧盟和北约的安全需要,更注重维护本国安全利益。针对国家在2001年12月实行兵役制度改革(即由过去的义务兵役制全部改为志愿兵役制),法国政府制定了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计划,成立了由教育部、国防部、军事院校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组织,并在全国28个学区成立国防教育办公室,负责对本学区的国防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这些国家切实的例子无不向我们说明了国防教育与国家建设和发展紧密相关。
三、从社会角度看,一个国家的国防对社会的影响是深刻的。
现在社会上为加强国防教育做的工作日益增多,覆盖面日益增强,国防教育社会化,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的任务就在眼前,加强国防教育,建设强大国防,是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一项战略任务。强大的国防是推动社会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强有力的保障,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需要,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基础。
在谈国防教育与国家的关系时,我引用了俄罗斯,瑞士,法国的例子,现在再用这三个国家的情况来说明国防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在这些国家,国防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已经深深融入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中。俄罗斯、瑞士、法国的政府部门非常重视利用本国历史和光荣传统开展国防教育。这三个国家都建有众多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战争纪念馆和军事博物馆,且大多数常年对社会开放,对青少年学生、军人参观实行免费或优惠制度;城市的主要广场、公园、街道、湖畔都建有反映不同历史时期重大事件的纪念碑和英雄雕像,昭示人们不忘历史,缅怀英雄的丰功伟绩;城市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和街道还以历史上著名民族英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的名字命名,使历史传统有机地融入城市建设,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瑞士联邦政府每年都要在全国举行较大规模的辛巴赫战役、莫尔加腾战役胜利和民族英雄纪念活动,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瑞士首都伯尔尼的许多街道及两旁的楼房、桥头甚至所有汽车上都悬挂或印有瑞士国旗,如同国旗的海洋。
法国为了让法兰西人民铭记历史,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德停战协议签订日定为"国防教育日",规定每年11月11日所有16至18周岁的适龄青年,都必须参加"国防教育日"活动,接受以履行兵役义务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并由国家设在军队的国防义务办公室颁发证书,作为今后考学、择业必备的资格凭证。
由这三个国家的例子看来,国防教育已经渗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国防教育对社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在我国,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人民政府陆续建立了许多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和其他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场所,这些场所初步满足了对群众进行国防教育的需要,在当地国防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新形势下大力普及和加强社会国防教育的要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国防教育场所的需求相比较,我国国防教育场所在管理使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国防教育场所接受国防教育的社会需求,加快我国国防教育社会化的进程,国防教育法从进一步挖掘现有国防教育场所的潜力,充分发挥其对社会大众应有的教育功能和使用效能的角度,对国防教育场所提出了明确要求。国防教育与社会密不可分。
陈述完国防教育与个人,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国防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从而国防教育也就是亟待强化和完成的艰巨任务。最后我想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方面对加强国防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从人民根本利益的角度来思考。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关注更多的是生活质量等个人利益。这是正常的。毕竟,让每个人都胸怀世界,放眼天下,把自身的利益放在一边,不太现实。因此,我们在思考国防教育时,不能仅停留在国家利益这一层面,而要将公民个人根本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使之充分认识到:国防教育所关注的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等国家利益,是公民的共同的长远的根本利益。没有国家利益,个人利益将无法保证;国家利益被破坏,个人利益也会随之被剥夺。关注国家利益,就是关注个人利益。我们加强国防教育,目的就是使全体公民团结起来更好地保护国家和个人利益。透过个人根本利益的角度,使国防教育与公民个人始终紧密相联,从而充分调动公民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其次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来定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国际舞台,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国防教育,都把国防教育作为强化全民国防观念,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生存意识,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任务。我国早在1937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抓好国防教育,并以此作为动员和凝聚全中华民族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平时期,国防教育仍是党和国家居于战略地位的重要工作。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安危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江泽民同志强调:“越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越要宣传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强人民国防观念”、“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胡锦涛同志站在推进国防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的战略高度,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提出了“要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这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论述,奠定了国防教育作为国家根本利益教育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不能将国防教育单纯的定位在一般性的思想教育,而必须定位在为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服务这一更高战略层次。只有我们定位的层次越高,观察思考问题的站立点才越高,对国际战略形势才越了解,对我们所处环境的主要威胁和潜在威胁才越清楚,关心、重视和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越强。
最后从大国防观的社会视角来认识。现代的国防,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国家的安危与兴亡,不仅与军事实力有关,而且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实力有着重要关系。作为全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同时担负着应对和抗击国际国内各种非传统安全因素的挑战,为消除和化解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等历史性任务。因此,我们在认识国防教育的目标任务时,不能仅仅框定在军事防卫或战争准备的单一层面上,而要扩展到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各个方面。凡是国家利益所到之地、所涉之处,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对象。具体而言,我们必须关注世界新军事变革,把国防教育与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联系起来;关注国内安全稳定,把国防教育与军民团结、民族团结联系起来;关注国家的改革发展,把国防教育与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联系起来,努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