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
发布时间:2016-03-10 13:20阅读次数:
次
作者:张金婷
(河南师范大学 图书馆,河南 新乡 453007)
摘 要:文章认为,对高校图书馆真正地实现社会化服务 问题,应从理论上探讨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政策、法规,对众多高校图书馆来说,则需要更新服务理念,树立 现代服务意识,同时,必须改革和完善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和领导体制,唯有如此,高校图 书馆社会化服务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关键词:图书馆学;社会化服务;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0)03—0147—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教高[2002]3号)第二十一 条提出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的问题。所谓“ 高等学校图书馆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就意味着高等学校图书馆要实行社会化服务或 服务社会化的问题。
1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含义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应该包括图书 馆服务对象的社会化以及图书馆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的社会化等多方面内容[1], 而狭义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则仅仅是指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社会化,一般的论著和文献所 指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也仅指其狭义。为方便说明问题,以下所指的“高校图书馆社会 化服务”或“服务社会化”也仅指“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之狭义。
由此,我们可以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内涵做一大致的界定。所谓“高校图书馆服 务社会化”,就是指高校图书馆在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方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特殊 公众(如高校的教师、学生等)和一般普通公众都作为服务对象”[1]来为其提供各 种信息服务,即是说,高校图书馆在提供信息服务时,要走出本高校校门,要突破传统的仅 仅为本校师生提供服务的固定模式,向本校之外的其他读者开放,在全社会范围内为所有社 会公众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服务,即允许高校之外的读者来高校图书馆阅读各种书籍 、查找各类信息资料。
2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是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一直都是限制在一个封闭的狭小圈子里,即只为本校 师生提供借阅读书服务。随着全球化的日渐深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知识经济的勃然 兴起和信息化的充分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若还像原来那样仅限制在本校师生这样一 个狭小圈子里,显然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步伐,有悖于社会的需求。纵观世界许多高
等学校的图书馆,其服务都不是仅仅面向自己学校的师生,而是面向社会大众[2] 。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现象则更为明显。可以说,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 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然而,就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来说,服务社会化还存在不少障碍和阻力,而最大的障碍就是 缺乏具体的政策、法规的支持,缺乏具体的操作性极强的服务社会化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 。
尽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教高[2002]3号)规定“高等学校图书 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它“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 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提出了“有条件的高等 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同时还认为,“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 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等等。但 是,如何真正地实现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还是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因为就我 国现在的许多高校图书馆来说,其管理体制是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就是说,我国的高校 及其图书馆实行多头管理、纵向领导。各图书馆隶属于不同的高校,而各高校的隶属 关系又不同,“既有隶属国家部委的学校,也有隶属地方的院校”[3],由于隶属 关系不同,各高校的领导体制就不完全一样,其图书馆的建设、管理及其领导体制也是千差 万别,这就导致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相互分割、各自为政,各个图书馆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我服 务的封闭、半封闭的状况之中,即只为本校师生提供服务,对本校师生之外的读者即便是其 他高等学校的读者都是拒之门外,更别说是所谓社会上的读者了。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仅仅是倡导性或引导性地提出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 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但什么是“有条件”,这里的“条件”又具 体指什么,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里就存在一个思想指导和观念上的问题。可能在许多 高校图书馆看来,是否为本校师生之外的社会上的读者提供服务,似乎并不违反什么原则性 的规定,在其观念深处也可能存在这样一个意识:是否要提供社会化服务,对其自身发展、 自身利益来说也并没有什么大碍,因为基本上所有高校图书馆的利益和发展都与本校息息相 关,而学校的利益又由政府的财政来做“坚强”的后盾和保证,这样一来,图书馆自身似乎 也并无生存之忧。既然如此,何必要多此一举再来搞个什么社会化服务?
许多专家、学者及图书学界人士也撰文论说,指出高校图书馆应该实现服务社会化,并列举 了服务社会化的诸多益处、势所必然,还提出了所谓的对策措施,但所谓的对策措施真正能 落实到实处的却寥寥无几,真正实现社会化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少得可怜。一方面,国家倡导 高校图书馆要实现社会化服务,同时也有不少业界人士提出了图书馆实现社会化服务的对策 建议,而另一方面,却很少有高校来响应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这一利国利民的“号召”。这就 让人想起了一个叫“老鼠的万全之策”的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是这样讲的:
一群老鼠吃尽了猫的苦头,他们召开全体大会,号召大家贡献智慧,商量对付猫的万全之策 ,争取一劳永逸地解决事关大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众老鼠们苦思冥想。有的提议培养猫吃鱼吃鸡的新习惯,有的建议加紧研制毒猫药,有的说 ……
最后,还是一个老奸巨猾的老老鼠出的主意让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呼高明。那就是给猫 的脖子上挂上个铃铛,只要猫一动,就有响声,大家就可事先得到警报,躲起来。
这一决议终于被投票通过,但决策的执行者却始终产生不出来。高薪奖励,颁发荣誉证书等 等办法一个又一个地提出来,但无论什么高招,好像都无法将这一决策执行下去。至今,老 鼠们还在自己的各种媒体上争论不休,也经常举行会议……[4]
小故事的编者在结尾处还加上了评论,即“决策与制度不在乎多么英明,而在于能否实行” 。这个评论也可以借用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及其诸多对策措施上来。对高校图书馆如何 实行社会化服务来说,不论专家、学者提出了多少以及多么美妙的建议、措施,如果这些建 议、措施不能变为现实,那么一切就都是空论,因为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那些对策、建议、 措施得到真正的落实。遗憾的是,截至目前,那些所谓的建议、措施很少得到切实的贯彻实 施。对此,我们是否该转换一下思考的角度?
在这里,并不是要否定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也不是否定专家、学者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 服务问题撰文论说的价值。如前所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市 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提升的一个重要体现和标尺。专家、学者对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问题撰文论说有助于更好更快地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毕竟“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5]”。但若要真正地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 社会化,仅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3 如何实行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
在实行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问题上,一方面,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高 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政策、措施,要作出一些所谓的“硬性”的规定,比如,硬性要求某 一些、某一级别的图书馆在若干年内必须具备向社会开放服务的某种条件以及达到开放的某 种程度,等等,就像进行高校本科评估一样;另一方面,对众多高校图书馆来说,必须更新 服务理念,树立现代服务意识,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教学辅助机构, 为教学科研服务是其根本的任务”的传统观念[6],必须真正地认识到,图书馆的 服务只有面向所有社会公众,才能恰当地确定自身的定位,才能切实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还 有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方面,就是需要切实改革和完善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和领导体制。 如前所分析,高校图书馆之所以不十分积极、主动地实现社会化服务,原因固然很多,其中 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由于学校的利益由政府的财政来保证,高校及其图书馆自身并无生存 之忧。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改革和完善高校的管理体制和领导体制,必须使高校及其 图书馆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不要老是认为自己坐的就是“铁交椅”、端的就是“铁饭碗 ”。唯有如此,高校图书馆实行服务社会化才能真正变为现实,否则一切均是纸上谈兵、 空中楼阁。
[参考文献]
[1] 杜先锋.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2004,(5):54.
[2] 李英,朱慧.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可行性和障碍性[J].河南图书馆学 刊,2008,(1):62.
[3] 张虹.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理论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4,(4):488.
[4] 张健鹏,胡足青.虚掩的门——小故事中的大智慧[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 社,2003.377.
[5] 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1.
[6] 王桂云.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信息导报,2003,(10)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