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畜禽标识(简称耳标)是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基本信息载体,贯穿牲畜从出生到屠宰历经的防疫、检疫、监督环节,通过可移动智能识读器等终端设备把生产管理和动物卫生执法监督数据汇总到数据中心,实现从牲畜出生到屠宰全过程的数据网上记录,是追溯体系三大业务系统的数据轴心。
每套二维码畜禽标识由主标和辅标两部分组成,主标的正面登载编码信息,编码信息由二维条码和数字编码两个部分组成。数字编码共15位,由动物种类+区划编码+标识顺序号组成。其中,第1位表示畜种(1猪、2牛、3羊),第2-7位为区划代码,第8-15位为唯一编码。
二维码畜禽标识具有以下特点:
1.二维码密度高,容量大,成本低;
2.使用纠错机制,在磨损或污损时,也能正确识读;
3.采用加密行业专用码,具有防伪功能。
畜禽标识申购与发放必须在网络上进行相关标识的申请,审核,审批,生产,发放等管理,从生产到注销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具体流程如下:
1. 耳标申请
县级管理机构根据本辖区耳标需求数量,通过网上申请该数量的耳标。申请以任务作为单位,申请任务畜种有用户指定。
2. 耳标审核
市级耳标管理机构查看并对县级机构的耳标申请任务进行审核,审核意见作为上级耳标管理机构审批耳标的参考意见。
3. 耳标审批
省级(自治区、直辖市)耳标管理机构对提交的耳标申请进行审批,审批时指定耳标生产厂商。如果审批通过,由中央管理机构生成耳标的序列号码。如果审批未通过,则不能生成耳标的序列号码。
4. 耳标生成与下载
中央耳标管理机构定期查看耳标申请和审批情况,核准符合生产标准的任务,通过系统生成耳标编码和二维码数据。同时设定耳标下载的权限和参数,使耳标厂商可以从中央服务器下载耳标数据。
5. 耳标生产
耳标生产企业定期上网查看耳标序号生成情况,下载已允许生产的耳标序列号。耳标生产企业根据耳标定购任务的交货日期排定生产优先级,自动化的耳标生产线完成生产任务。待生产完工后,企业通过网络上传数据确认耳标已生产完毕;企业将合格的耳标发货到县级管理机构。
6. 耳标发货
生产完毕后,生产企业将合格的耳标通过物流网络发货到地区或县级管理机构,同时通过移动智能识读器将发货信息传至中央服务器。
7. 耳标签收
县级管理机构收到耳标后,以任务为单位,核对耳标包装箱信息,如果信息无误,通过网上或移动智能识读设备签收耳标;
8. 耳标发放
乡镇或县机构耳标管理员通过网上或移动设备向防疫员发放耳标,将领用信息传至中央服务器。防疫员领用耳标后,可以完成为畜禽佩戴耳标和其它的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