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代码:12812
网站首页| 学报| 教学管理平台| 访客系统| 加入收藏

科技服务

Technology services

首页>科技服务>网箱无公害高效养鲤技术

网箱无公害高效养鲤技术

发布时间:2015-05-27 14:04阅读次数:
 

网箱无公害高效养鲤技术

目前,国内在水库和湖泊等水体设置网箱养鲤,其单产水平比饲养草食性鱼类或滤食性鱼类高,北方地区的群众喜食鲤鱼,网箱养鲤效益更大。

1 宜网箱养鲤的水域条件

1.1 水域面积  应在100200亩以上。

1.2 水深  设箱区的水深保持在45m以上,最低水位时水深应超过3m。这有利于箱内残饵、鱼类代谢废物和粪便的排出。有机废物下沉水底后,不致影响箱内水质。

1.3 水温  鲤鱼为温水性鱼类,水温在10左右时鲤鱼开始摄食,在15以上才有所生长;鲤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2530。养殖地水温保持最适温度范围的时间越长,养鲤产量越高,故网箱养鲤以15以上的积温大于4000·d为好。

1.4 溶氧  一般水库、湖泊的溶氧充足,即使在夏季也能在78mg/L以上,能够满足网箱养鲤要求。但在富营养化的水域溶氧量可能降至5mg/L以下,不宜设箱养鲤。为改善溶氧条件,在网箱设置的位置、排列方式、箱距、行距等方面给予充分注意。

1.5 透明度  网箱区透明度应大于70cm以上。如透明度过小,鲤鱼摄食不便,投饵人员不便观察鱼的摄食情况,不易控制投饵量和投喂速度,溶氧量低且昼夜变化大。

1.6 流速  设箱区应有微流水,流速为0.1m0.2m/min为宜。既利于箱内外水体交换,保持网箱内清新的水质,又不致因流速过大而消耗鱼类体力。

1.7 水质  其他的各项水质指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不可在污染区设箱。

1.8 网箱区的环境  应背风向阳,水面开阔,风浪平稳,水流缓慢,环境安静,以利于鲤鱼生长。不妨碍水运及水利设施,避开水草丛生区、泄洪流水区、旅游区和游泳场,鱼种、饲料和成鱼等运输量很大,水陆交通要便捷等。

2 网箱布置和生产设备

2.1 网箱  网箱养鲤密度大、载鱼量高,应有足够的强度。一般网线较粗,常用3×43×5的聚乙烯线。常设套箱,内层为无结节网箱(封闭式),外层套一只结节网箱(敞口式),除盖网外,全箱为双层。以尼龙无结节网片最为理想。

网箱规格大多为5m×5m×2.5m,网目为2.53.0cm。网箱装配时应纵目使用,水平缩结系数为0.65左右。采用穿、绕、并三种方式缝合。在箱盖一角的二边各留长约lm的活口,以便投放鱼种和生产期间的检查等操作。

2.2 网箱的架设和布置  多采用浮动式,以适应水库水位变幅大的特点。为使网箱在水中充分展开,保证设计应有的使用空间,应配置适当的浮力和沉力。盖网应撑离水面约50cm,便于鲤鱼上浮摄食。盖网的网目可大些,以节省材料,便于投饵时饵料下漏和管理人员观察。

根据生产规模的大小,可将多个网箱按箱距25m串联成行,多行并列时,行距5m10m,相邻两行的网箱应交错间隔排列。为了便于人工投喂,也可将2只网箱间隔12m组成一对,或者4只网箱也按箱距12m组成“田”字形1组,每对(或每组)的间距为510m,也可以串联成排。如有更多的网箱,排与排的间距在5070m以上。如果设箱区的两岸距离较近,可在两岸打桩,在桩间系缆绳将成排的网箱放在两条缆绳之间,并绑扎在缆绳上固定。

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单位应用机械化网箱养鱼的成套设备,包括架设网箱的金属结构浮架、自动投饵机、颗粒饲料加工机械等。金属结构浮架设计合理,抗弯、抗扭、抗风浪;坚固耐用,拆装方便,安全可靠。适于5m×5m×2.5m网箱的单个框架为6.7m×6.7m,一般有10个左右单个框架,两两并列构成一个单元,单元框架为33.5m×l3.9m,可设置10只网箱。每个单元中间铺有木板,每个网箱的中部亦架有便道,便于管理人员行走操作,并在此便道上架设自动投饵机,在四周适当部位配置大型浮桶。

如果设箱区水深只有45m,水位也较稳定,可以用桩固定。网箱固定在桩架上,两排网箱间可搭简易走道,供人行走、投饵管理。

在一定水域范围,布置的网箱不可过于密集。按以上要求间隔布置的一个网箱群的规模,应限制在网箱总数不超过5060只,网箱群之间的距离保持500800m,以保持水质良好,溶氧丰富,有利于鲤鱼生长。

当网箱设置于水深不足4m的浅水时,除疏散布置外,还应在投饵旺季时每10d移动网箱l次,以避免局部过度污染。

2.3 投饵船和投饵机  每个饲养人员配1只投饵船,可管理45只网箱。投饵机能按照人的指令,定时、定量投饲,减少饲料的散失浪费,提高利用率,节省劳力。

2.4 饲料加工设备  各网箱养鱼单位根据生产规模、对配合颗粒饲料的需求量,选定相应生产能力的饲料加工机组与之配套,或者采取集中生产、分散供应的办法。小批量生产的网箱养鱼户可向有关饲料厂订货或委托加工。

3 网箱养鲤的鱼种放养

3.1 鱼种规格  主要考虑养鱼季节长短和上市规格要求,如果当地大于15以上的积温较高,鱼类生长季节较长,可选用规格较小的鱼种;反之选用较大规格的鱼种。如北京地区一般选用50l00g的鱼种,当年可养成500gl000g的食用鱼。在不同网箱内饲养不同规格的鱼种以实现均衡上市,同一网箱内的鱼种应该规格一致。

3.2 放养量  在一定的放养密度范围内,成鱼产量随着鱼种放养量的增加而增长。如北京地区放养鱼种7.5kg/m2,年产食用鲤40t50t/亩;放养12.5kg/m2,年产50t60t/亩;放养l5kg/m2,年产60t70t/亩。一般鱼种放养量随着鱼种规格的增大而增加,例如,规格为50g/尾的鱼种,放养量为8.5kg9.0kg/m275g的鱼种,放养量为l0.0kg12.5kg/m2l00g的鱼种放养量为15kg16kg/m2;食用鲤的产量可达65t /亩(97.5 kg/m2)。

l987年四川省网箱养鲤的最佳密度为16kg20kg/m2,相应的产量达100kg110kg/m2。北京在技术力量、饲料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较优,其最大密度为29.07kg/m2,相应的最大产量为194.04kg/m2。网箱中载鱼量的多少,主要受设箱区水中溶氧条件的制约。若水质清新、氧气充足,放养量应多些。饲养管理水平较高,鲤鱼的群体增重率可达89倍,可以此为依据,由计划产量估算鱼种放养量。

3.3 鱼种的准备与进箱  网箱养鲤是高密度养殖,要求鱼种数量多、质量高,且时间又相对集中,所以必须对鱼种来源事先筹划。有些地方长途采运,增加开支,易使鱼种受伤,引起多种疾病以至死亡。有些地方分散购进多种来源的鱼种,在规格和数量上难以达到要求。因此,网箱养鲤应有自己的鱼种基地与之配套。除了池塘培育外,网箱培育鱼种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数量集中,并已适应网箱养殖的环境。进箱后开食早,成活率高,成鱼产量要比同期放养的其他来源的鱼种高。

鱼种进箱的时间以水温在10l5时为好,春季放养在鱼种集中越冬之后,水温上升时进行;秋季放养在收获验收鱼种之后,按放养计划放入成鱼箱后进行越冬。

鱼种进箱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或食盐水药浴浸洗。进箱初期的710d投喂克霉唑或灰黄霉素药饵(l00kg饵料加药50g)可控制水霉病和寄生虫病。

4 饲养投喂技术

网箱养鲤饲料费用占总成本的65%70%。生产中在保证饲料质量的前提下,改进投喂技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实现降本增收。

4.1 投饲率  是指每日所投饲料量占养殖鱼体重的百分数。某种规格的鱼在某一水温条件下的投饲率,乘以饲养在网箱中的载鱼量,即为日投饲量。估算载鱼量可采取抽样法,即从网箱中随机捕捞出部分鱼进行个体称重,然后从放养尾数中减去死亡数得当前存活数,乘以抽样所得的平均体重,即为网箱中当时的载鱼量。一般每隔10d15d检查一次,据此计算和调整日投饲量。

4.2 投饲次数  鲤鱼无胃,采取少量多次投喂法有助于提高消化吸收率和饲料效率。一般在水温15以下时每日喂2,15以上喂4次,25以上喂57次。

4.3 投饲方法  一般用人工手撒或用自动投饵机。入箱初期应驯化鱼种集群上浮水面抢食。开始投喂应少投慢投,大部分鱼浮起抢食时快投多投,部分鱼吃饱离去时少投慢投。

9-4  网箱养食用鲤日投饵率百分比(依田吉顺,1988

      水温()

体重(g)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050

50100

100200

200300

300500

500700

1.0

1.0

0.9

0.7

0.5

0.5

1.2

1.1

1.0

0.8

0.7

0.5

1.4

1.3

1.2

1.0

0.9

0.8

1.6

1.5

1.4

1.3

1.1

1.0

1.8

1.7

1.6

1.5

1.4

1.2

2.0

1.8

1.8

1.7

1.6

1.4

2.3

2.1

2.0

1.9

1.9

1.6

2.5

2.4

2.3

2.2

2.0

1.8

2.8

2.7

2.6

2.4

2.2

2.0

3.2

3.0

2.9

2.7

2.4

2.2

3.5

3.2

3.1

3.0

2.6

2.4

3.7

3.4

3.2

3.2

2.8

2.6

4.0

3.6

3.5

3.4

3.0

2.8

4.5

3.8

3.7

3.6

3.1

3.0

5.0

4.2

3.9

3.8

3.3

3.1

6.0

4.5

4.2

4.0

3.5

3.3

5 日常管理与防病

5.1 日常管理  每只网箱编号登记,记录鱼种放养量、生长情况、死亡、饲料消耗、鱼群活动、鱼病防治及天气、水温变化等内容,以便总结经验,及时解决问题。

每日巡视观察鱼情、水情,注意安全。洪汛时及时清除漂浮物,防止挂网、糊网,调整和加固缆绳(锚绳),防止网箱移位、倾覆等。遇水质恶变、风暴袭击等,及时组织人力将网箱疏散到安全地点。做好防逃、防盗工作,经常检查网箱是否有鼠害或人为造成的破洞,并及时修补。

5.2 鱼病防治  在生产中操作不当,造成鱼体脱鳞、裂鳍、擦伤,易被真菌、细菌侵袭,是入箱初期鱼种染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地采购的带病鱼种是鱼病传染的主要途径,要做好鱼种进箱前的检疫和消毒工作。水温及水质变化是多种鱼病的诱发因素,饲料的质量问题可导致鱼类生理性病害等。(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