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无公害高效养鲤技术
目前,国内在水库和湖泊等水体设置网箱养鲤,其单产水平比饲养草食性鱼类或滤食性鱼类高,北方地区的群众喜食鲤鱼,网箱养鲤效益更大。
1 适宜网箱养鲤的水域条件
1.1 水域面积 应在100~200亩以上。
1.2 水深 设箱区的水深保持在4~
1.3 水温 鲤鱼为温水性鱼类,水温在
1.4 溶氧 一般水库、湖泊的溶氧充足,即使在夏季也能在7~8mg/L以上,能够满足网箱养鲤要求。但在富营养化的水域溶氧量可能降至5mg/L以下,不宜设箱养鲤。为改善溶氧条件,在网箱设置的位置、排列方式、箱距、行距等方面给予充分注意。
1.5 透明度 网箱区透明度应大于
1.6 流速 设箱区应有微流水,流速为
1.7 水质 其他的各项水质指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不可在污染区设箱。
1.8 网箱区的环境 应背风向阳,水面开阔,风浪平稳,水流缓慢,环境安静,以利于鲤鱼生长。不妨碍水运及水利设施,避开水草丛生区、泄洪流水区、旅游区和游泳场,鱼种、饲料和成鱼等运输量很大,水陆交通要便捷等。
2 网箱布置和生产设备
2.1 网箱 网箱养鲤密度大、载鱼量高,应有足够的强度。一般网线较粗,常用3×4或3×5的聚乙烯线。常设套箱,内层为无结节网箱(封闭式),外层套一只结节网箱(敞口式),除盖网外,全箱为双层。以尼龙无结节网片最为理想。
网箱规格大多为
2.2 网箱的架设和布置 多采用浮动式,以适应水库水位变幅大的特点。为使网箱在水中充分展开,保证设计应有的使用空间,应配置适当的浮力和沉力。盖网应撑离水面约
根据生产规模的大小,可将多个网箱按箱距2~
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单位应用机械化网箱养鱼的成套设备,包括架设网箱的金属结构浮架、自动投饵机、颗粒饲料加工机械等。金属结构浮架设计合理,抗弯、抗扭、抗风浪;坚固耐用,拆装方便,安全可靠。适于
如果设箱区水深只有4~
在一定水域范围,布置的网箱不可过于密集。按以上要求间隔布置的一个网箱群的规模,应限制在网箱总数不超过50~60只,网箱群之间的距离保持500~
当网箱设置于水深不足
2.3 投饵船和投饵机 每个饲养人员配1只投饵船,可管理4~5只网箱。投饵机能按照人的指令,定时、定量投饲,减少饲料的散失浪费,提高利用率,节省劳力。
2.4 饲料加工设备 各网箱养鱼单位根据生产规模、对配合颗粒饲料的需求量,选定相应生产能力的饲料加工机组与之配套,或者采取集中生产、分散供应的办法。小批量生产的网箱养鱼户可向有关饲料厂订货或委托加工。
3 网箱养鲤的鱼种放养
3.1 鱼种规格 主要考虑养鱼季节长短和上市规格要求,如果当地大于
3.2 放养量 在一定的放养密度范围内,成鱼产量随着鱼种放养量的增加而增长。如北京地区放养鱼种
l987年四川省网箱养鲤的最佳密度为
3.3 鱼种的准备与进箱 网箱养鲤是高密度养殖,要求鱼种数量多、质量高,且时间又相对集中,所以必须对鱼种来源事先筹划。有些地方长途采运,增加开支,易使鱼种受伤,引起多种疾病以至死亡。有些地方分散购进多种来源的鱼种,在规格和数量上难以达到要求。因此,网箱养鲤应有自己的鱼种基地与之配套。除了池塘培育外,网箱培育鱼种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数量集中,并已适应网箱养殖的环境。进箱后开食早,成活率高,成鱼产量要比同期放养的其他来源的鱼种高。
鱼种进箱的时间以水温在10℃~l
鱼种进箱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或食盐水药浴浸洗。进箱初期的7~10d投喂克霉唑或灰黄霉素药饵(l
4 饲养投喂技术
网箱养鲤饲料费用占总成本的65%~70%。生产中在保证饲料质量的前提下,改进投喂技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实现降本增收。
4.1 投饲率 是指每日所投饲料量占养殖鱼体重的百分数。某种规格的鱼在某一水温条件下的投饲率,乘以饲养在网箱中的载鱼量,即为日投饲量。估算载鱼量可采取抽样法,即从网箱中随机捕捞出部分鱼进行个体称重,然后从放养尾数中减去死亡数得当前存活数,乘以抽样所得的平均体重,即为网箱中当时的载鱼量。一般每隔10d~15d检查一次,据此计算和调整日投饲量。
4.2 投饲次数 鲤鱼无胃,采取少量多次投喂法有助于提高消化吸收率和饲料效率。一般在水温
4.3 投饲方法 一般用人工手撒或用自动投饵机。入箱初期应驯化鱼种集群上浮水面抢食。开始投喂应少投慢投,大部分鱼浮起抢食时快投多投,部分鱼吃饱离去时少投慢投。
表9-4 网箱养食用鲤日投饵率百分比(依田吉顺,1988)
体重(g)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0~50 50~100 100~200 200~300 300~500 500~700 |
1.0 1.0 0.9 0.7 0.5 0.5 |
1.2 1.1 1.0 0.8 0.7 0.5 |
1.4 1.3 1.2 1.0 0.9 0.8 |
1.6 1.5 1.4 1.3 1.1 1.0 |
1.8 1.7 1.6 1.5 1.4 1.2 |
2.0 1.8 1.8 1.7 1.6 1.4 |
2.3 2.1 2.0 1.9 1.9 1.6 |
2.5 2.4 2.3 2.2 2.0 1.8 |
2.8 2.7 2.6 2.4 2.2 2.0 |
3.2 3.0 2.9 2.7 2.4 2.2 |
3.5 3.2 3.1 3.0 2.6 2.4 |
3.7 3.4 3.2 3.2 2.8 2.6 |
4.0 3.6 3.5 3.4 3.0 2.8 |
4.5 3.8 3.7 3.6 3.1 3.0 |
5.0 4.2 3.9 3.8 3.3 3.1 |
6.0 4.5 4.2 4.0 3.5 3.3 |
5 日常管理与防病
5.1 日常管理 每只网箱编号登记,记录鱼种放养量、生长情况、死亡、饲料消耗、鱼群活动、鱼病防治及天气、水温变化等内容,以便总结经验,及时解决问题。
每日巡视观察鱼情、水情,注意安全。洪汛时及时清除漂浮物,防止挂网、糊网,调整和加固缆绳(锚绳),防止网箱移位、倾覆等。遇水质恶变、风暴袭击等,及时组织人力将网箱疏散到安全地点。做好防逃、防盗工作,经常检查网箱是否有鼠害或人为造成的破洞,并及时修补。
5.2 鱼病防治 在生产中操作不当,造成鱼体脱鳞、裂鳍、擦伤,易被真菌、细菌侵袭,是入箱初期鱼种染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地采购的带病鱼种是鱼病传染的主要途径,要做好鱼种进箱前的检疫和消毒工作。水温及水质变化是多种鱼病的诱发因素,饲料的质量问题可导致鱼类生理性病害等。(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