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代码:12812
网站首页| 学报| 教学管理平台| 访客系统| 加入收藏

科技服务

Technology services

首页>科技服务>常见的蟹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常见的蟹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15-04-13 14:05阅读次数:
 

常见的蟹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近年来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养殖者应适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控制及治疗蟹病,以提高养殖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常见的蟹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简介如下:

一、腐壳病

1、病因与病症:此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病蟹步足尖端破损,呈黑色溃疡、腐烂,然后侵袭步足各节及背甲。胸部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

2、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有淤泥510cm,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

②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③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20g/m3兑水全池泼洒;

④用漂白粉2g/m3全池泼洒,并在饵料中加磺胺类药物0.10.2g/kg,连喂35天;

⑤用5%~1O%食盐水溶液浸洗病蟹35min,连续1周。

二、黑鳃病

1、病因与病症:此病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主要由水环境恶化诱发。病蟹鳃受感染变为黑色,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

2、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有淤泥51Ocm,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

②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③发病后用生石灰1520g/m3全池泼洒,连续12次;

④病蟹放入吱喃唑酮23g/m3浸洗34次。

三、烂肢病

1、病因与病症:此病由捕捞、运输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被敌害或同类致伤、感染病菌所致。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摄食量减少基至拒食,活动迟缓,终致无法蜕壳而死亡。

2、防治方法

①在捕捞、运输、放养等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②放养前用呋喃唑酮2g/m3浸泡数分钟;

③发病后用土霉素或呋喃西林0.51g/m3全池泼洒;④用吱喃唑酮0.10.2g/m3全池泼洒;

⑤用生石灰1520g/m3全池泼洒,连施23次。

四、水肿

1、病因与病症:此病是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病菌所致。病蟹腹部、腹肌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匍匐在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

2、防治方法

①河蟹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惊扰,不使受伤;

②发病后用土霉素或呋喃西林0.51g/m3全池泼洒;

③用吱喃唑酮0.10.2g/m3全池泼洒;

④每千克蟹用0.10.2g土霉素或红霉素拌入饵料投喂,7天为一个疗程。

五、水霉病

1、病因与病症:此病因受伤、霉菌侵入伤口所致。病蟹伤口部位长有棉絮状菌丝,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部位组织溃烂蔓延。

2、防治方法

①在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小心仔细,勿使蟹体受伤;

②大批蜕壳期间,增加动物性饵料,减少同类互残。

②用3%~5%食盐水溶液浸洗病蟹510分钟,并用5%碘酒涂抹患处;

④用1/150000孔雀石绿溶液浸洗病蟹。

六、聚缩虫病

1、病因与病症:该病是由于池水过肥,长期不换水,使聚缩虫大量繁殖并寄生所致。病蟹的关节、步足、背部、额部、附肢及鳃上都附着聚缩虫,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重者常在黎明前死亡。

2、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塘消毒;     ②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③用硫酸铜0.50.6g/m3全池泼洒;

④用新洁尔灭0.51g/m3与高锰酸钾510g/m3的混合液浸洗病蟹;⑤用孔雀石绿0.20.3 g/m3沿池边、水草等河蟹密集处泼洒。

七、纤毛虫病

1、病因与病症:该病是由于不经常换水,残饵不及时清除,池水过肥,使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大量繁殖并寄生所致。病蟹体表长着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无敏感反应,食欲下降乃至停食,终因无力蜕壳而死亡。

2、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塘消毒,经常加注新水;

②定量投喂饵料。及时清除残饵;

③用3%福尔马林溶液510g/m3全池泼洒;

④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07g/m3全池泼洒;⑤用硝酸亚汞0.2g/m3全池泼洒;⑥0.5%~1.25%福尔马林溶液浸浴病蟹12h

八、蟹奴病

1、病因与病症: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于河蟹所致。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打开脐盖可见乳白色或半透明颗粒状虫体寄生于附肢和胸板上,病蟹生长迟缓,性腺不发育,被蟹奴严重寄生的河蟹肉味恶臭。

2、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塘消毒,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

②对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彻底换水,注新水的盐度要小于1‰;

③用硫酸铜溶液8g/m3浸洗病蟹1020min

④用高锰酸钾溶液20g/m3浸洗病蟹1020min

九、薮枝螅虫病

1、病因与病症:该病因池水过肥,光照充足,病虫大量繁殖寄生在蟹体上,使蟹体得该病的薮枝螅虫形似植物,属腔肠动物水螅虫纲,着生在河蟹的背面,使河蟹体呈污黑色。

2、防治方法

①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②用1‰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病蟹20min

十、苔藓虫病

1、病因与病症:该病因长期不换水,池水过肥,病虫大量繁殖并寄生蟹体所致。病蟹浑身沾满污状物,严重影响摄食和生长。

2、防治方法

①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②用1‰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病蟹20min

③用510g/m3福尔马林溶液全池泼洒。(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