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代码:12812
网站首页| 学报| 教学管理平台| 访客系统| 加入收藏

科技服务

Technology services

首页>科技服务>以技术破解“烧秸秆”难题───饲料化利用

以技术破解“烧秸秆”难题───饲料化利用

发布时间:2014-10-15 15:35阅读次数:

又到一年麦收时,我们在享受收获带来的喜悦,但又要忍受秸秆焚烧带来的困扰。近年来,我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不断完善,秸秆利用步伐明显加快。但由于利用方式单一,利用成本高,政策扶持少,导致综合利用率不高,焚烧秸秆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控制,灰蒙蒙的天空,弥漫的粉尘,烟锁全城”的现象年年出现,市民怨声载道。

环境是人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让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关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现阶段,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是回应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也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关系美好宿州建设,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责任重于泰山。

我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常年秸秆可收集总量达4400多万吨。在上世纪90年代,农作物秸秆用作饲料的比例占秸秆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近年来,作为饲料用量已不足秸秆总量的10%,用作肥料、燃料和材料等数量也在大幅下降,每年约有二分之一的秸秆被废弃。因此,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从源头上解决秸秆出路,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秸秆作为饲料开发利用具有可行性。据研究,麦秸氨化后粗蛋白由3.6%增加到11.6%。微贮增加到12.2%。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秸秆饲料,干物质体内消化率提高24.1%,粗纤维体内消化率提高43.8%,有机物体内消化率提高29.4%;粗蛋白消化率提高35.3%。微贮秸秆饲料中干物质、有机质、蛋白质、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均可达到与羊草相近的水平。牛羊采食速度平均提高40%~43%,采食量平均增加20%~40%,秸秆利用率由不足50%提高到95%左右。秸秆经过适宜处理,营养、消化率、采食量均有所提高。

大体上讲,秸秆饲料化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与方法。一是物理方法加工处理。物理方法只是对秸秆的外形及结构进行改变,如切短和粉碎、浸泡、蒸煮、射线照射、热喷、膨化、颗粒化等,不改变秸秆的化学组成,不能提高秸秆的营养成分,而且对设备、能耗的要求较高,进而使得生产成本过高,不易推广。二是化学方法加工处理。化学方法包括碱化、酸化、氧化和氨化,前3种由于生产成本高、污染严重、有些原料如果用量控制不当可引起家畜中毒等问题未得到推广。氨化用得较多,虽然可以部分改变秸秆的化学组成,提高秸秆的消化率,但液氨和氨水运输很不方便,氨损失率高,而且还有一定的不安全性。三是生物方法加工处理。生物方法处理(包括酶制剂处理和微生物处理),可提高秸秆质量而不造成环境污染,是目前处理秸秆的最好方法。秸秆经过生物处理后,能改善秸秆饲料的适口性,提高牲畜的采食量和采食速度,显著增加营养成分,提高秸秆饲料的转化率,可以增强牲畜机体的免疫能力,预防并治疗肠道疾病,改善牲畜的肉、奶质量。

当前,全市秸秆禁烧工作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坚决打赢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这场硬仗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秸秆饲料化利用为打赢这场硬仗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