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楷模事迹,感受榜样力量,筑牢师德师风。11月24日下午,动科农艺系全体师生齐聚系会议室,开展师德师风优秀事迹学习教育活动,系主任韩效辉主持会议。
榜样就在身边,孙浩老师来自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汴河中心小学,他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勤于实践、勇于担当、敢于创新,20年前,师范毕业的他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对学生的喜爱,回到了家乡汴河镇后屯小学任教。他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市、区教育体育局的关注,被推荐为省培训专家库成员,并选定为市、区“送培送教”活动专家,多次被表彰为“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先后被聘为“教师培训首席主讲教师”、中国研修网和安徽教师网区域辅导员、省教师培训专家团成员。制作的微课多次在全省和全国获奖。
孙浩老师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并将信息技术同数学学科有效融合,获得了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新星”。
2012年,孙浩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参与援疆工作。那时正好赶上皮山县第一届优质课大奖赛,他以此为突破口,手把手教当地教师制作课件,开展师徒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反思一节课,在实践对比中让教师得到历练。为了不耽误毕业班,每天坚持按时上完四节课,晚上一边精心准备自己的示范课,一边还要帮助结对子的教师修改教案、课件。经过努力,孙浩老师帮扶的一名教师获一等奖。他凭借自己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在艰苦的岗位上倾心尽力工作,为该校建立了一支不走的教研队伍,并出色地完成援疆支教任务,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支教教师、安徽省优秀援疆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孙浩老师还把增进民族友谊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他常和学生一起散步、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通过支教,让学生感受到汉族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使民族友谊的种子在学生幼小纯净的心灵生根、发芽。
在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时候,孙浩也错过了很多与家人相伴的时光。作为爸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孙浩基本是缺席的。更遗憾的是爷爷早已病重在床,爱人强忍着手术后的病痛,照顾孩子,孙浩的父母轮流守护昏迷的爷爷。爷爷弥留之际,还一直念叨着他的小名。最疼爱他的爷爷走了,孙浩甚至没能见爷爷最后一面。
孙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他说:“人生最充实,最快乐的莫过于和孩子们在一起,因为和他们在一起往前看是希望,往后看是美好的回忆。”从教20余年,孙浩老师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孩子们把他比喻为“爸爸”、把班级比喻为“家”;他也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荣获安徽省最美教师、安徽省“优秀援疆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
坚守也是一种美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孙浩将自己比喻成麦田的守望者,种下种子,收获希望,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终身。
我系教师们认真聆听了孙浩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深受感动,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以孙浩老师为榜样,不忘教育初心,立德树人。
接下来,韩主任又带领大家学习了两起严重违反师德师风反面典型案例,要求大家引以为戒,时时不忘教师身份,严格规范自已言行,强化意识形态,筑牢师德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