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宣传手册 |
|
编者的话 2009年4月以来,我省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省委省政府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十分重视,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省教育厅、省卫生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多次发出通知,对全省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省卫生厅有关通知精神,充分认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事关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为方便各校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组织编印了本宣传手册,免费发给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各校可根据本手册,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在学校广为宣传,并检查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目 录 1.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1)
1.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2009年4月在墨西哥、美国首先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是一种由新型A/H1N1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敏感;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4月30日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沛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依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于2009年7月改为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2.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有何症状?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类似。甲型H1N1流感症状包括发热(腋温≥37.5℃)、咳嗽、喉咙痛、四肢酸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因该病毒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当前易发生聚集性病例的是5岁至19岁这个年龄段人群。 3.甲型H1N1流感是如何传播的? 甲型H1N1流感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甲型H1N1流感与季节性流感的传染期相似,病人在发病前1~2天至发病后7天都具有传染性。若病例发病7天后仍有发热症状,表示仍具有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传染期可能长于7天。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播途径与普通流感类似,即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就会被感染。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传播最快。还可能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玩具、茶具、餐具、毛巾等方式间接传播,人接触了附着于物体表面的病毒后再触摸自己的眼、口、鼻也可感染病毒。通过手接触最多,所以要勤洗手。目前没有发现包括猪在内的各种动物可以作为传染源对人类构成威胁。 4.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沛的吗? 甲型H1N1流感和普通的流感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基本类似,它只是一个新的病毒亚型,所有的人对它缺乏免疫力,所以,它较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这一病毒有变异。该病毒致病力较弱,所导致的病症与普通流感相似。养成勤洗手、常通风、吃熟食等良好卫生习惯可有效降低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风险,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已投入使用,为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如果不幸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也不用恐慌,因为我们有沛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5.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 (1)发病前7天内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有密切 6.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7.家中有人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如何照料? (1)将病人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让病人单独居住一个房间; 8.预防甲型H1N1流感戴口罩有用吗? 此次甲型H1N1流感主要就是靠飞沫传播。所以戴口罩还是有用的。尤其在地铁、车站等人群密集场所。但普通口罩也只是部分“拦截”,不能彻底“阻挡”。 9.现有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吗? 6月初,我国各家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企业从WHO获得可直接用于疫苗生产用毒种,按照季节性流感疫苗的生产工艺经过研制、生产出临床试验用疫苗,7月22日开始临床试验,经过现场检查、注册检验、审评审批等各个过程,到9月初正式获得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注册申请。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完成疫苗研发和注册使用的国家。目前已在部分省市的重点人群中优先接种甲型H1N1疫苗。 10.哪些人不宜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禁用人群有7类,即对鸡蛋或疫苗中 11. 甲型H1N1流感疫苗与季节性流感疫苗能否同时接种? WHO与美国免疫咨询委员会(ACIP)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与季节性流感疫苗可以同时接种,接种要在不同部位。但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两种疫苗同时接种后的临床试验数据,专家建议,如果需要接种两种疫苗,应至少间隔14天。 12.在哪里能够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请咨询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密切关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重点人群、接种地点等相关信息。根据卫生部9月15日制定的《2009年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甲流”疫苗接种优先考虑的人群为关键岗位的公共服务人员、学生及教师、慢性病患者等,优先考虑的接种地区为疫情较重、人口密集、人口流动性大的地区。 13.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 (1)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洗手液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尽量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 14.一般在哪些情况下必须洗手? (1)饭前饭后,便前便后; 15.如何正确洗手?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包括手腕、手掌和手指均要充分淋湿。 16.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 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群,具体包括:诊断、沛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与病例共同生活或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员;或直接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或可能暴露于病例污染的环境或物体的人员等。
实施居家医学观察,实施观察的的密切接触者尽量不外出,每天测量体温,有异常情况需向属地卫生部门报告。外出必须戴口罩;学校等集体单位可实施集中观察。 18.医学隔离和医学观察有什么不同? “医学隔离”,指将传染病病人收留在指定的处所,限制其活动并进行沛疗,直到消除传染病传播的危险。隔离沛疗可以分为住院隔离、临时病室隔离和居家隔离。 19.学校学生或教职工出现流感样症状应该怎么处置? 在校学生和教职工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须及时报告班主任或学校领导,在采取防护措施(戴口罩)的情况下到校医院或学校所在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如为疑似病例,应安排单间病室隔离观察,不可多人同室,同时配合卫生部门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检查;如为确诊病例,由定点医院收沛,收入甲型H1N1流感病房,可多人同室。 20.学校如何有效防范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 学校要把有关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覆盖所有师生,以增强师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争取他们积极配合学校落实防控措施。特别要教育学生尽量避免到校内外人群聚集性场所,注意日常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报告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学习生活场所的通风换气及日常环境消毒工作。此外,在校园内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 21.学校预防甲型H1N1流感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学校要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校的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防控甲型H1N1流感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甲型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具体落实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须的物资、场所、人员与经费;开展对学校师生员工的宣传教育;建立师生晨午检制度和每日师生缺勤缺课登记追踪制度,查明师生缺勤缺课的原因;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发现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的学生,要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甲型H1N1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收集汇总有关信息及时向上级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汇报学校甲型H1N1流感病例发生情况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情况。 22.教室如何通风? 加强教室的通风,要勤开窗,特别是强调教室的空气对流,保持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交换,自然通风不良时必须安装足够的通风设施。 23.幼儿园如何消毒? (1)室内空气首先要保持自然通风良好;室内空气消毒可采 24.为什么要在学校开展晨检和师生缺课缺勤登记追踪? 早发现、早诊断、早沛疗是防止甲型H1N1流感扩散的关键,也是避免发生聚集性疫情和重症病例的重要环节。通过晨检测量学生的体温和师生缺勤缺课登记追踪,可以及时发现发热病人,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有效控制提供有利的时机。 25.学校针对甲型H1N1流感应该怎样进行晨检? 中小学校的班主任老师要对早晨到校的每位学生采取问、看、摸、量等方法了解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发现学生有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班主任要在每天第一节课课前5-10分钟完成学生的晨检,同时填写相关登记报告表,当日上午10:00前报告校医。托幼机构在儿童入园门口由校医进行晨检,晨检正常方可入园。高校可由学生根据是否有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自行检查和报告,辅导员或班主任负责收集学生健康信息,并向学校卫生机构报告。 26.如何落实师生因病缺勤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学校可将师生因病缺勤缺课登记及追踪工作分解到各班级和各部门。由班主任负责开展学生甲型H1N1流感的日常监测工作,教职员工以部门为单位组织晨检并指定专人落实缺勤情况统计,要及时了解师生缺勤缺课原因,并做好师生缺勤缺课登记工作,积极与缺勤缺课师生家人联系,对发热、咳嗽的缺勤缺课师生,做到每天追踪了解病情变化及诊沛情况,并及时报告校领导及学校疫情报告人,如与甲型H1N1流感有关,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7.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履行的职责是什么? 学校要确定一名疫情报告人员,并制定每日信息报送制度,所有数据由该同志统一汇总上报,学校疫情报告人每天要对晨午检情况、因病缺课缺勤及追踪情况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学校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寄宿制学校各宿舍确定一名信息员,汇总信息后报至班级信息员处,班级信息员汇总班级总体信息后报告班主任,由班主任统一信息后报至学校疫情报告人。一旦发现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的症状,学校疫情报告人必须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按照其要求,落实各项紧急应对措施。对缓报、瞒报、漏报、谎报者,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8.学校发生疫情后,学生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如何调适? 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后,部分学生被隔离或居家医学观察,学生情绪较为紧张或急躁,有些学生可能抵触学校的防控工作,为疏通学生心理,稳定学生情绪,学校应要求班主任深入学生中做思想工作或提供心理咨询,引导学生不要过度恐慌,要保持乐观情绪,不轻信传言,从正规渠道获取准确信息,了解有关甲型H1N1流感的常识,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 29. 非寄宿制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物资保障有何要求? 非寄宿制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该准备各类防护设施,包括临时隔离室,防护用具(体温计和一次性口罩、手套)和消毒用品等。
原则上,停课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涉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年级,由一个学校到多所学校等。 31.对学校停课的实施程序有何要求? 当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如需要采取停课、放假等疫情防控措施,应按下列程序组织实施: 32.学校停课后恢复上课有何规定? (1)当停课、放假时间超过7天,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评估。达到复课条件的,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报请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批准后执行。 33.学校举办大型集会活动及室内活动的原则是什么? 防控甲型H1N1流感期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掌握本行政区域内学生集中活动情况,尽量减少大型集会及室内活动。对计划开展的活动,应依据“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并根据本地疫情防控实际,认真进行审核;一些病例数较多的地区,应尽可能缩小活动的数量和规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应尽可能停止学生集中活动。
对于必须举办的大型集会活动及室内集会活动,根据“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活动的承办单位应依据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印发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等文件要求,制定疫情防控预案或工作方案,加强活动日常管理。大型活动主办单位应上报活动具体安排,并配随行医务人员,做好学生晨午检,发现异常情况,科学处置,及时报告。能在室外举行的集会不安排在室内,举办室内集会必须在开窗通风、环境清洁的条件下进行,并尽量控制集会人数、压缩集会时间,切实做好活动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