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团总支:
为认真贯彻落实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院团委制定了《宿州职业技术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将该方案印发给你们,各级团组织要做好我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各项工作,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广泛宣传、动员,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引导广大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巩固党在青年中的群众基础,促进青年健康成长,为把我院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试行)》
共青团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二○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试行)
以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全党的共同任务,也是我院团员青年的崇高使命。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对于引导我院当代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团的十六大精神为重点,深入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动员组织广大团员青年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学习实践,在广大团员青年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目标要求
通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学生,通过教育培训、理论研讨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我院共青团干部、大学生骨干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我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工作顺利推进,特成立我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我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
组 长:石洋
副组长:陈东旭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陈东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我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四、培养对象
我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共青团干部和大学生骨干。大学生骨干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共青团干部主要指各级共青团组织的专兼职干部。
五、培养内容
(一)工作目标
帮助共青团干部和大学生骨干学习、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
(二)主要内容与方式
1、理论学习。每年组织大学生骨干进行不少于50课时的集中理论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党政领导等为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举办形势报告会,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共青团干部和大学生骨干的理论素养和辨析能力。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
2、理论研讨。以各级团校普及班为主要依托,举办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研讨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等重要课题进行教育培训和研讨,着力增强学员参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本领。
3、参观考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兼职团干部到企业、社区、农村和兄弟院校进行参观考察和学习交流,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其它高校的工作情况,并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开展专项的课题调研,提交调查报告。
4、素质拓展训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拓展训练体验活动,帮助学员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5、实践锻炼。每年组织大学生骨干进行“三下乡”等基层实践锻炼。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活动,增加大学生骨干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6、志愿服务。组织大学生骨干每人每年参加不少于100小时的志愿服务。通过在校园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参加扶危济困、支教支医、文艺演出、政策宣传等公益活动,增强大学生骨干的社会责任感。
7、课题研究。要求每个大学生骨干在培养期间,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选择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完成并提交一份研究报告,以提高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工作格局: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有关要求,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实施、分类施教的原则,指导我院各级团组织、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定期开展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大学生骨干培训,努力构建院系两级培训的工作格局。学校参照这一模式,每年对我院学生骨干进行集中培训不少于400人次,学院团学组织对学院学生骨干、班级主要学生骨干进行轮训。
六、指导原则
1、坚持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突出抓好共青团干部、大学生骨干等重点群体,促进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青年树立榜样、树立导向,进而辐射带动其他青年。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的优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组织引导优秀青年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解和认识。
3、坚持组织培养与自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组织的作用,加强指导,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有计划地加强组织培养,同时充分调动各类优秀青年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4、坚持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突出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作的连续性,既针对各类优秀青年的不同特点进行阶段性培训,同时又坚持贯穿始终,从选拔、培养、使用、举荐等各个环节对他们进行培养。
七、工作要求
l、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基层团组织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主动争取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广泛发动团员青年参与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中来,在广大青年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
2、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各基层团组织要围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目标和任务,从本系的实际出发选准着力点,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3、广泛宣传,扩大影响。通过宣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扩大社会影响力。要广泛整合资源,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升活动品位,扩展活动内涵,增强活动的辐射力。各基层团组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计划、做法等文字和图片要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网站、简报等方式反映各系“青马工程”进展情况,年终进行总结表彰。
二○一○年三月二十五日